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沒有來?反倒覺得疫情教會了我們很多

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沒有來?是爽約還是再來的路上?

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沒有來?反倒覺得疫情教會了我們很多


給我們全國上下帶來沉重打擊的疫情,目前終於算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也不能放鬆警惕,因為還有那些海外留學的人員再往回來,也有一些是疫區無症狀感染者偶有住院,以及治癒患者還有復發的情況。所以我們口罩還是要堅持帶著吧,畢竟病毒源頭,還沒有找到,疫苗雖然在進行臨床試驗,但是到我們應用還有點時間。而且從已經治癒的情況來看,確實對身體損害很大。

報復性消費報復誰?

今天不說疫情,我們就說說,專家們預測的報復性消費的問題。雖然有報道很多地方出現了報復性消費的狂潮,但是不知道是我們這裡確實沒有消費能力,還是我確實沒怎麼走動。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報復消費情況出現,也有可能是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想問的就是,專家說的報復性消費,想報復誰呢?是消費者自己還是商家呢?如果是消費者自己,我覺得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看到了現金流的重要。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最嚮往的不工作開工資的生活,更有很多人感受到了不工作沒有錢的日子。最慘的是很多人直接工作都沒有了。這些在家裡待著的人們,可能一開始還有要報復消費的心裡,但是,當他們過了兩週之後,這種心情就沒有了。因為他們更多的是考慮疫情國後怎麼活的問題,很多人都是有房貸車貸的。沒有資金收入,那什麼承載自己的負債。更別說要報復消費,報復誰呢?自己都要報廢了還能報復誰?報復商家?商家可卻是被專家忽悠的紛紛開工,敞開懷抱,準備好接待大家的報復性消費。結果開門發現,和沒開門沒啥區別。沒有什麼人敢在外面消費,都對疫情的各種情況,嚇得產生了恐懼心裡的。

怎麼報復?

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沒有來?反倒覺得疫情教會了我們很多


說好的“報復性消費”怎麼沒有來?反倒覺得疫情教會了我們很多


如果報復誰我們都不知道,更談不上怎麼報復了?因為之前預想的是各行各業都會有報復性消費行情。而實際上,我們發現餐飲業沒有報復性消費的起來。而汽車行業,我們也看到了,確實很多企業都沒有實現多少銷量。因為大家知道錢難賺了,確實有些疫情期間被車憋住的人,會選擇購車,除了這些人,我估計換購增購的應該不會太多了。製造業的打擊更大,以前我們以為我我們只要控制住疫情,快速復工復產。們很多企業就可以活過來了,但是這個疫情是全球的。所以只有我們自己活過來沒有用的,沒有國際市場需求,很多代工企業深受打擊。很多都是開工即失業和倒閉的狀態。而國內的需求有沒有激活或者需求有限,無法更大的消化全球的市場需求。

最後總結:

這次疫情我覺得比爾蓋茨說的很對,我們人類是要及時糾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什麼都需要的,在疫情面前,除了基本的水、菜、米、面、車外,其他的都不是必需品。花那麼高價錢買的奢侈品,不能給你在病毒面前掙來生命。也不能為你換到口罩或者呼吸機。相信這次疫情,會讓很多人清醒的認識到,很多東西,夠用就好。無論是房子、車子、還是其他任何東西,安全、健康、實用就好,其他的所為品牌,在疫情面前,都是沒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