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疫去花開,我們終凱旋

2月18日,我被通知要去海河醫院支援,因為時間緊迫,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坐上了通往海河醫院的班車,坐在車上的我心裡五味雜陳,有離開親人的不捨,面對疾病的恐懼和擔心被傳染的焦慮。但這些情緒很快被拋之腦後,因為到了目的地後容不得多想我們馬上投入到了緊張的培訓中,並在第二天就進入了紅區工作。我所在病區的病人都是危重型患者,憑藉我在ICU 多年的工作經驗,很快就熟悉了這裡的環境及操作,進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2月25日,來到這裡已經一週了,大家已經適應了這裡的工作。接班時在為患者查體後,發現病人腹脹明顯,腹壓也很高,與醫生溝通後我們準備為患者做肛管排氣。這在平時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操作,但是現在因為穿著笨重的防護服,而且患者危重,身上的管路也很多,關鍵還有操作者不能被患者的排洩物汙染,所以這一個簡單的操作下來,大家都出了一身的汗,但看到患者腹壓明顯下降。再查體患者腹軟,頓時大家都覺得很欣慰,我們的汗沒有白流,像這樣的操作有很多,吸痰,口腔護理,鼻飼,翻身,血液淨化……每一個操作下來都是一身的汗,但為了我們心中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3月18日,在休整了14天后,我現在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來的時候雪還沒化,現在路邊的花都開了,回顧這一個月,從來時的焦慮、緊張,到現在的開心、豁然,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參與到這場抗“疫”戰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只願春回人間,疫情早日消退!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王靚日記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從1月28日至3月17日整整五十個日日夜夜,我和我的戰友們在武鋼二院取得了很多個第一。收治患者人數最多,治癒率最高,工作時間最長……給祖國和人民一張滿意的答卷!在武漢這片土地上,我們揮灑了無悔的汗水,用良好的職業精神與高超的職業技能,收穫的不僅有勝利,更有無數的感動!臨行前那一天的震撼還歷歷在目,出發時都能忍住的淚水終於揮灑出來,各位志願者、賓館服務人員、班車司機師傅們的依依惜別,老百姓們自發在陽臺上高喊著一聲聲感謝!我們只是做了一個醫務人員應該做的,何德何能?

在回到家鄉的那一刻開始,這種感動就更加強烈,國賓級的待遇,馬路兩邊鳴笛致敬的車輛,隔離點各種物資的精心準備,除了感動就是感謝!大家都說我們是英雄,再高的禮遇也不為過。所為英雄的稱號,真的只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一份榮譽,而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醫務人員應該做的事情。用最樸實的言語表達最真摯的情感,用最平凡的行動完成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疫情即將過去,我們也即將回歸平凡的工作崗位,此次的武漢之行會化作一種力量,讓我在本崗工作中更加有奮鬥的力量!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王建慧日記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3月16號下午,在青山黨校的4樓會議大廳,我和其他41名隊員一起在陸偉領隊的帶領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在疫情火線下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期待已久的黨徽也在這一刻戴在了我的胸前!疫情就是命令,從大年初二緊急出發再到如今我們已經在武鋼二院工作了32天,在駐地原地整休20天,整修期間我還度過了最難忘又有意義的一個生日。看著胸前的黨徽我希望我能再戰,還有8000多確診患者在醫院裡,我希望我能幫助他們,或者還有疫情防控的前線工作都可以。但書記說的對,我們是戰士,同樣要服從指揮,休整,撤退都是命令!

3月17號早上才確定了下午的飛機,匆忙下青山區政府的領導們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歡送會,會上致辭無不是滿滿感恩,會後的合影留念更是心潮澎湃!直到我們坐上離別的大巴,曾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志願者們還在遠遠的向我們揮手告別!請相信,離別就是下一次的再會!

一路的警車送行,當我們到達武漢天河機場時,武警官兵們齊聲高喊“感謝天津,向您致敬”,志願者們打著一排排的橫幅向我們招手,武漢市長的含淚致謝,無一不讓我們感動,我們何德何能受此高待呀!此時的我淚水已溼潤眼眶,但願此去經年,荊楚大地,山河依舊!我們不見不散!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李宗麗日記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當3月16日19:19分通知明後天要返程時,心裡抑制不住的喜悅,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好消息通知父母、收拾行李。雖然具體時間未定,但有了回去的確切消息就很是滿足,整棟樓都是大家收拾行李的忙亂聲。

3月17日早晨七點睜開眼的那時起就開始忙碌,一上午排的滿滿的:7:30吃早餐,8:20發隊服,9點青山區歡送會,9:30郵寄行李,10:60吃午飯,11:10踏上了趕往火車站的大巴車。坐在車上,看著二十多位志願者為我們搬運行李,十多個交警在駐地前指揮交通,還有駐地後方的居民向我們“表白”時,心裡又有些不捨。窗外的90後司機小哥不斷的向我們招手,當看他擦拭雙眼時,再也忍不住流下了不捨的眼淚。第一次體驗交警開道的威風,武漢人民的熱情,看著窗外盛開的花朵,感受著武漢由內而外的美。我們的離去代表著武漢的康復,集中再多的不捨,也不想以這種方式留在這裡獨享它的美。

下午3點下飛機的一剎那,看著這片屬於天津的天空,心情無比的輕鬆,這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是那麼的熟悉。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陳曉明日記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津武情

2020年3月17日,對於武漢來說,有兩個關鍵詞:送別,回家!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完成救助任務的各地馳援醫療隊,將分批離開。而我們要踏上12:30的航班返京,接到通知時,心中充滿了五味雜陳。或許聽到要回家時,應該是很喜悅激動,但此時的我們卻對武漢青山很不捨。此時的武漢還在封閉,當離別時聽到附近居民打開窗戶大聲喊到: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的時候,當看到我們熟悉的戚彪小哥落淚的時候,當看到志願者們辛辛苦苦幫我們搬運行李的時候,就再也忍不住了,雖然我們彼此陌生,但我們永遠記得!

短短的50天,對武漢已有了故鄉的感覺,到達機場時,為我們送行所說的話:湖北永遠是你們的第二個家,疫情過後,歡迎你們和家人到你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再來看一看。我們一定會再回來的!

在返航的飛機上,望著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我們沒有時間去細細的看它一眼,50天的所有歷歷在目,說長不長,但這一仗我們竭盡全力,今日的勝利,來之不易,多少辛苦和煎熬,多少的壓力和感動,翻湧心中,難以言說。我們整個團隊的互幫互助,患者們的幽默開朗,積極配合,共同的努力,共同的勝利!記得最後一個班次,醫院通知把所有病人轉到定點,一個阿姨說,我們終於可以痊癒回家了,都是你們的辛苦換來的,謝謝你們,你們也終於可以回來團聚了,期待你們再來武漢!最真摯樸實的話語,表達著最深的感謝!

當我們航班落地,下飛機的那一剎那,如釋重負,最美的相遇,總在不經意間走進心裡,最美的緣分,總能綻放出最璀璨的絢麗!武漢加油,津武情,永遠一家人!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孔會鐸日記

天津泰達醫院最美逆行者日記後續選登(三)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轉眼在武漢的50個日夜已成為昨天。3月17日返津的航班降落到濱海機場的那一剎那,仍有種亦夢亦醒的感覺。

走的倉促,給父母打了一通電話,給自己收拾了一箱行李,拿上一張除了目的地武漢是機打其他信息全是手寫的機票,就來到這座既陌生又親切的城市。

封城1周的武漢,零晨1點的機場,在冬日的寒風裡,顯得更加的冷清。從機場到駐地,需跨過長江,四十多公里的路,平時要走1小時,那晚不到半小時就到了。路上除了執勤的警車,看不到一輛其他車輛。這是第一眼的武漢城,沉寂裡充斥著壓抑。

工作展開地異常艱難,從天津來的138人醫療隊和隨身攜帶的醫用物資是我們僅有的武器,一層久未啟用的感染病房和58名新冠肺炎患者是我們拼殺的戰場。工作上多出來的不僅僅是一身從口鼻武裝到腳底的防護器具,還有對新冠肺炎疾病規律缺乏認識的煎熬。你不知道發燒何時退去、呼吸困難何時到來,也不知道哪些藥有效果、該吃多大量吃多久,更不知道核酸何時轉陰、轉陰後還會不會復陽。整個武漢城是一座戰場,也是一個試驗場。《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從第一版到第七版,寫上去的每一字,修改的每一句話,親身經歷的人都明白,那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是第二眼的武漢城,沉重裡裹挾著悲愴。

二月的武漢城,凌晨三點的通勤車,四個小時一班的紅區工作,表面的週而復始下面,如春回大地般悄悄地發生著變化。生活上,細緻周到的後勤保障人員、熱情開朗的班車司機小哥、相互關愛的同事兼戰友,溫暖了人心。工作上,一篇篇論文報告、一次次週會總結、一個個好轉的病人,鼓舞著人心。武漢的冬天再冷,春天總會到來。靛藍色的婆婆納、紫紅色紫荊花、粉紅色的垂絲海棠、火紅色的南天竹,該開的花一朵也沒有少。這是第三眼的武漢,變化裡充滿了生機。

隨著檢測力度的加大,應收的盡收,進一步封鎖社區,全民戴口罩,建立方艙醫院、定點醫院、重症病房分層治療的制度,傳染病防控的規律其實也簡單而有效。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武漢很快迎來了人們期盼已經的疫情轉折點。老百姓看到的是網上公佈數字的減少;我看到的是一張張笑臉,聽到的是一句句感謝。方艙醫院清倉,定點醫院整合,戰勢的好轉摧枯拉朽,一下子就要走了。第四眼的武漢城,不捨裡堆滿祝福。

從武漢歸來,如果你再問我為何當初報名去武漢,我只想說,我去武漢不僅僅是支援,每一個親歷戰場的人都明白封城的武漢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武漢人民在感謝所有提供幫助的人,其實我們武漢外的人更應該謝謝武漢,是這座城裡的一千萬同胞用血肉築起了生命的長城,才阻止了病毒的迅速擴散。去武漢,也算是我對武漢鄉親的感恩吧。期待到疫情退去,第六眼的武漢城,重歸繁榮與祥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