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德西效應":你用錯了獎勵方法

昨晚一上線,就瞧見一位家長給我發私信,主題內容是有些"觸目驚心"的:老師請您幫幫我!!

於是我趕緊點進去看了,這位家長求助的是有關於孩子的學習問題,從私信內容中大致可以瞭解情況是這樣的:

這位家長說自家家庭條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很甘願付出,為了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種興趣班輔導班都願意砸錢去讓孩子學習,平常只要孩子開口在學習上有需求,夫妻倆都會想辦法滿足。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但是雖然如此,孩子從小在學習上便沒有自覺地意識,都是要人哄著催著才能放下玩心去學習,而為了孩子能在學習上下更多的功夫,她採取了一個很多家長都會用的方法,就是答應孩子滿足其心願和需求的為條件,對孩子提出學習上的要求。

一開始確實起到效果,老師也反映說孩子的成績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隨著次數的增多,孩子的提出的心願也在不斷的升級,一開始只是一個棒棒糖、一個小玩具,後面就是一雙名牌球鞋或者電子產品,而就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試,孩子居然提出索要2000塊錢現金的交換條件,如此獅子大開口家長肯定予以否定,孩子也一副生氣的模樣,恐嚇道:"你不答應我那我也不好好學習了!"

他確實也"說到做到"了,期末考試分數下來後,那成績慘不忍睹的讓她血壓飆升,爆發了第一次"家庭大戰"。

而這段時間在家學習,他也是表現的興致缺缺,態度很散漫,卻又是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樣,這讓夫妻倆頭疼不已,同時也很懊悔當初採用的方法。

其實在激勵孩子奮發向上的目的下采取獎勵機制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只不過是一個方法應用的限度問題,很多時候高分獎勵後,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升反降,可能就是"德西效應"在作祟,家長們應該瞭解並予以正確的引導。

一:作祟的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便可解釋是:認為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動機。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還有這樣一個實驗,幫助說明了德西效應的含義:

心理學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個專門的實驗,他尋找了一些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讓這些學生做題目,都沒有獎勵。

第二階段:將學生分成兩個隊伍,兩個隊伍都做題目,不過一個隊伍如果做對題目就可以得一美元的獎勵,另一個隊伍依舊是沒有獎勵。

第三階段:觀察這兩個隊伍的學生,在課餘時間是否會主動的花費時間在做題上。

而通過實驗觀察可以發現:獎勵組在第二階段確實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階段繼續解題的人數很少,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減弱,而無獎勵組有更多人願意花時間在休息的時候做題目,這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增強。

德西也是在這一實驗中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這一發現規律被稱定為德西效應。

總結來說,就是在德西效應的影響下,獎勵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發生轉移,將得到獎勵為目的,學習則變得不那麼重要,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當獎勵機制使用的過度頻繁且失去了界限,就會助長孩子的貪慾,產生依賴心理,一旦失去外界激勵,就會對學習這件事失去興趣。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二:德西效應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有的家長認為獎勵機制可以在迅速的起到效果,在看到孩子為了得到獎勵確實開始努力學習拼搏,尤其是取得成效後,就會習慣性的利用這一方法,殊不知如果受到了"德西效應"的影響,長此以往下去,對孩子是弊大於利的。

1.不利於培養孩子自律意識

德西效應發揮的作用,所產生的的最明顯的一個後果就是,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他們的學習動力完全是建立在得到獎勵滿足上,同樣的,一旦沒有了獎勵,那麼也不會有動力去進行任務的完成,沒有內心驅動力的產生。

換一種說法,孩子會因此變得不思進取,沒有了獎勵讓他們失去了奮進的目標,不利於自律意識的培養。

2.容易讓孩子變得貪婪

利用獎勵對孩子的誘惑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產生的一個直觀影響就是孩子越發的"貪婪",他們對於獎勵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並且會以家長的目的為由進行威脅,如果家長不答應就展露出一種"魚死網破"的態度。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總是利用外界獎勵來達到目的,次數頻繁只會讓孩子變成"勢利眼"。

所以家長們要時刻注意,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養成優秀的品質,要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產生興趣。

三:如何採取正確的獎勵方法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以詩書驚豔眾人,三站三捷、一舉奪魁,而後,高考以613分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範例。人們感慨其豐富的詩詞文化儲備,但她本人坦言,自己不是因為比賽,也不是因為考試而去死記硬背,而是真的感受到了詩詞文化的魅力,從而自願的去背誦記憶。

而與詩詞結下良緣,也離不開父母恩功勞。早在4、5歲的時候,父母就會培養她對詩詞的興趣,有了對詩詞的語感,還和女兒一起玩詩詞接龍、角色扮演名人的遊戲,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她又怎麼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負擔?

所以說,家長即便是採取獎勵機制來達到對孩子的教育目的,也應該是以學習興趣培養為主,不要過分的在意結果。

1.不要直接以獎勵作為吸引

很多家長一上來就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我就給你買…"這直接就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到了獎勵上去,孩子自然不會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家長應該先明確告知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然後孩子完成之後,再是適度的給予一些誇讚或者獎勵,孩子以此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習動力也有所增加。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2.獎勵也要以促進為主

獎勵應該也是具有一定促進效果的,不一定非得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孩子所感興趣的愛好活動,或者是家長創造的學習機會。

比如說,如果孩子喜歡畫畫那麼就可以說:"你把這些作業完成,媽媽就陪你一起畫畫好不好?"已經可以喚起孩子的學習動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繪畫水平,同時滿足親子互動的要求。

總之,不要過度的以物質滿足為誘惑點,而是注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發展。

3.注重保護孩子內心驅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源動力,家長們都希望看到愛孩子可以自覺主動的去學習,這其實就是內心驅動力的產生,孩子本身對學習感興趣,並且認識到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滿足和有益之處,所以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自然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所以說,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內心驅動力,當孩子展露出對某種活動的興趣時,在合理的情況下就支持和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當孩子失敗時及時給予安慰,當孩子成功時也予以誇讚,有的時候一句肯定和表揚,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獎勵。


高分獎勵過後,成績無升反而降?

關注孩子成長,促進孩子進步,是我們每個家長的目的,讓我們多一些耐心和細心,做孩子身邊的領路人,成為孩子最親密的夥伴。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