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若奔雷,疫情防控打勝仗

動若奔雷,疫情防控打勝仗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ECMO救治小組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重症醫學科室合影。徐旭攝/光明圖片

【決戰最前沿】

2020年的春節,對於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體醫護人員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節日。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不見戰火硝煙、卻有生死考驗的特殊戰鬥,也是一場檢驗醫院改革成效的一場大考。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院上下臨危受命、不怕犧牲,以勇敢“逆行”踐行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以實際行動書寫白衣戰士的光輝篇章。

聞令而動,奔赴一線

“叮鈴鈴……”大年三十凌晨,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接到上級命令,湖北武漢地區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要求醫院立即組建支援武漢抗擊疫情醫療隊。

“軍人生來為戰,這個時候我們不衝上去誰上?”消化內科黨員董育是科裡最年輕的護士之一,原本婚禮定在正月的她接到命令後,毫不猶豫推遲婚期加入醫療隊。

各黨支部、黨員紛紛向組織請戰,呼吸內科全體醫護按下請戰手印,醫院上下枕戈待旦準備馳援。

疫情就是敵情,抗疫就是戰場。從接受任務到趕往一線,西京醫院赴漢醫療救援隊全體動若奔雷——

凌晨2時,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隊員名單;凌晨5時,組織醫院黨委常委會,成立臨時黨支部;中午14時,出征隊員裝備和藥品準備完畢;下午18時,召開出徵誓師大會;晚上11點,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次日8時,開始準備進駐武昌醫院。

“作為軍人、黨員,我們必須衝鋒在前。”作為入黨30年的兩位70後醫生,呼吸內科宋立強和趙峰兩位教授從除夕夜接到命令的那刻起,就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17年前,宋立強和趙峰就一同登上過“赴京抗非勇士榜”。此次,他們再次主動請纓、帶頭奔赴一線。

創新手段,多方施策

“我馬上趕往醫院,你們先做準備,要給患者插管(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西京醫院危重症專家張西京主任一邊穿衣服,一邊對值班的醫生護士安排工作。

從轉入火神山醫院開始計算,3天時間內,張西京帶領他的團隊,通過有創呼吸機同時使用抗感染藥物、加強營養支持,使患者病況逐步好轉,最後成功“脫機拔管”——讓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65歲陳大爺順利轉到普通病房。這是火神山醫院通過有創呼吸機,成功救治的首位危重症患者。

新冠肺炎是一個未知病種,很難找到有針對性的特效藥,西京醫院的專家們憑藉多年積累的救治經驗,創新治療手段、多方施策,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只要患者還有救治的希望,我就不會放棄。”張西京從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呼吸機模式和加強營養支持等方面入手,因人而異提出個體化診療方案,運用營養治療、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三位一體模式,成功讓多名患者轉危為安。

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重症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有一名78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伴有高血壓、陳舊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經高流量吸氧、抗病毒、抗細菌、激素等綜合救治後,呼吸衰竭反而愈發嚴重,吸入100%純氧後仍感呼吸窘迫。宋立強教授與團隊反覆研討患者病情,大膽突破常規,將激素用量進一步提高,第2天患者吸入氧濃度降至70%。4天后,患者就徹底脫離呼吸機,實現了自由呼吸。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醫藥介入,中西醫結合應該可以控制疫情。”中醫科李軍昌教授提出,治療用湯劑基礎方與免煎顆粒的辨證變化方相結合,讓病房管理實行中西醫結合管理模式,使更多患者受益。

只為讓患者平安回家

“拼搏奮戰,只為讓患者平安回家。這是我們的最大心願、最大執著、最大期盼。”醫院放射診斷科張勁松副主任說,“這些天,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CT圖像炎症範圍逐漸縮小,磨玻璃影逐漸消失,真的感到無比欣慰。”

作為衝鋒一線的影像“偵察兵”,張勁松所在的放射團隊為了能夠完成更多的影像檢查,經常一整天都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朦朧”的護目鏡。臉上被勒出水泡,就地而憩成了他們的常態。

核酸檢測是患者能否康復出院的重要指標,為了確保患者出院指標準確無誤,檢驗科周磊副主任從樣本處理、核酸提取、核酸擴增到結果分析,時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接觸病人最頻繁,工作最瑣碎、最繁忙的是護士。“疫情來勢洶洶,更是要求練就火眼金睛。”護理處程蕊告訴記者,護士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和儀器數值變化,及時做出應對,吸痰、處理排洩物、幫助病人翻身、疏導患者情緒,成了她們的必備技能。

“儘管護理工作煩瑣辛苦,但對患者的細緻照顧不會減少分毫。”呼吸科文職黨員徐夢說,“就像家人每日對我的關心一樣,每當有患者治癒出院,我們都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每一名病人,讓康復的希望在患者之間傳遞。”

(本報記者 章文 本報通訊員 王鑫 徐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