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與死神較量的45天

春到江城,櫻花靜開,而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一個重症病區內,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卻一刻也沒有停歇。


在過去的45天裡,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三醫療隊的勇士們就是在這裡夜以繼日地與死神較量,雖然聽不到槍炮轟鳴,也看不到硝煙瀰漫,但卻能看到求生的眼神,目睹到以生命護佑生命的人間大愛,自然也能聽到這世界上最動聽的表達:“有你們在,我們就不怕啦!”這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患者對英雄的至高信任!


截止到3月25日,這支英勇的醫療隊已救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74名,治癒患者 117名。


最前線|與死神較量的45天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到100%的努力 ”


疫情緊急,2月10日抵達武漢,2月11日,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三醫療隊就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13樓東重症危重症隔離病區。醫療隊60名隊員中有30名醫生、30名護士,平均年齡不到40歲,年富力強。


“都是各科室的骨幹,能扛、能造、能打硬仗!”隊員精幹強悍,領隊王振寧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更不含糊“不放棄一個病人!”


然而面對陌生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對命懸一線的危重症患者,要想在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救治成功也絕非易事。


2月20日上午,重症隔離病房裡,一位依靠呼吸機輔助通氣的77歲患者突發氣胸,血氧飽和度瞬間下降到86%,生命危在旦夕,正在病房內的欒正剛教授立即組織搶救,耿峰醫生緊急穿刺放氣,患者生命體徵得以維持,但新冠肺炎的特點就是肺纖維化,氣胸發生的機率非常高,為減少患者風險,領隊王振寧迅速組織于娜、劉璠、李文雅、牛猛、張鬆緊急進行床旁胸腔閉式引流及負壓吸引術。一切並不像平時那般簡單,患者從胸腔裡噴濺出的胸腔積液都可能帶有新冠病毒,防護服、防護屏、防護口罩、雙層手套下,每一步操作都在考驗醫生的專業能力。消毒、切口、置管、引流、縫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引流管順利排出氣體,血氧上升到98%,命懸一線的患者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而此時,參與救治的隊員們都已是渾身溼透。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13樓東重症病區,類似的“生死營救”時常發生,每當此時,隊員們就像無畏的戰士,頂著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勇往直前。


“不管多重的病人,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到100%的努力 。”欒正剛說。


醫療組長於娜說:“身穿這身白衣,就要為守護生命用盡全力。”


最前線|與死神較量的45天


在重症病房裡,有不少是患有多種基礎疾病老年患者,救治難度大。為此,醫療隊一方面根據隊員專業分別組了呼吸支持、氣管插管、清肺、ECMO、CRRT等專科小組,充分發揮每名隊員的特長;一方面,精準施治,獨自開展多項操作,包括無創通氣、有創通氣、肺保護通氣、俯臥位通氣等多種呼吸支持治療;為突發氣胸的危重症患者實施緊急床旁胸腔閉式引流術;為氣管插管患者施行床旁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氣道探查及吸痰;為減輕危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應,開展了中心靜脈穿刺及血液透析濾過及吸附治療等一系列治療。


與此同時,醫療隊通過建立各種應急預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利用互聯網建立形式多樣的診療平臺,組織開展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討論等諸多舉措,突破救治瓶頸,提高救治質量。


在醫療隊的不懈努力下,許多原本恐懼、感到無望的患者放了心,紛紛對隊員們說:“有你們在,我們就不怕啦!”


最前線|與死神較量的45天

“你們的愛讓我們終生難忘!”


“你們冒著風險來救我們的命,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透過護目鏡看到你們認真的眼神和每句堅定的加油,讓我們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雖然看不到你們的面容,但你們的愛讓我們終生難忘!”


這是摘自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13樓東病區患者發給醫護人員感謝信中的內容,短短44天,醫療隊就收到了患者寫來的22封書面感謝信、10餘副贈字畫及大量的致謝微信。


感謝信的背後,是醫護人員的艱辛付出。由於住院期間,患者沒有家屬陪伴,不少患者因恐懼、擔憂而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這時病房裡的護士就是最接近他們的人,每一名護士不僅要完成專科護理任務,同時還承擔了護理員、保潔員、心理疏導員的工作,每個班次只有6到7名護士,卻要負責45到50名患者,工作量是平日的3倍之多。”護理領隊高麗紅說。


儘管任務繁重,但護理質量絲毫沒有降低。在高麗紅的帶領下,護理團隊實施了“貼近患者、用心服務”的優質護理:每天為重症患者測量6次生命體徵,每小時為危重症患者測量生命體徵,為腹瀉、失禁患者清理大小便,為食慾差的患者補充營養,為進食困難高齡患者調整飲食,為做檢查回來的患者熱好飯菜,甚至還為服中藥的患者帶來糖果,減輕口中苦味。為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拉家常,握手鼓勁,忙碌之餘,還抽空為患者刮鬍須、洗頭、過生日,凡是患者提出的需求都想盡辦法去滿足。

“做這些事,在平時也就不算啥,但這是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隔離衣、戴著面屏和兩層口罩在操作,稍一走動,就渾身是汗。”護士周野說,“到下班時,就一點勁都沒了,那感覺就像是戴著口罩跑四公里。”


在多數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採用有創通氣、肺保護通氣、俯臥通氣、ECMO、床旁血濾等一系列高難度治療手段,這也就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挑戰。


護理團隊憑著過硬的專業素質,在W13東病區獨立開展了第一例血液透析;熟練應用俯臥位通氣技術,改善重症患者病情;改良了吸痰用具,極大降低了暴露風險;實施重患護理查房,顯著提升了護理質量。


經醫療隊科學救治、精心護理,許多患者獲得新生。一位老畫家在出院時寫給醫療隊的感謝信中說:“你們用自己的命來救我們的命,這是何等崇高的價值!感謝你們給予我第二次生命!”

鑑於出色表現,前不久,醫療隊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特派武漢記者:姜義雙 楊靖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