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自從迷上普洱,一直很好奇,茶山上最古老的飲茶方式是怎樣的?畢竟功夫茶泡法,是現代社會才有的。行走茶山多次,終於瞭解到,火塘烤茶是雲南山區百姓最早的喝茶方式,尤其在有古茶樹的村寨最為流傳。然終究社會變化太快,在茶山,見過火塘煮飯,卻一次也沒遇見過火塘烤茶。所以,看過一些關於茶山的文獻後,只能自行腦補烤茶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這次國慶節過後,陪廣州過來的友人上景邁山看茶。我的好友應哥,一個長年相機不離身,沒事就喜歡往山裡鑽的茶痴,知道我要來後,半夜聯繫我,在景邁山芒景村,有一位布朗族頭人後裔,會製作最為古老的火塘烤茶,也是一位資深的老茶人,有沒興趣去拜訪一下?當然是滿口答應,約好次日下午景邁山大門口見。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秋天的茶山,天格外的藍,樹格外的綠,關鍵是沒有春茶時的喧囂,行走其間,微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怡。與應哥見面後,前往景邁山翁基古寨先歇腳。吃好晚飯,應哥提前約好,我們前去芒景村阿百臘山莊,拜訪普洱市非遺繼承人、原芒景村兩任村書記南康大叔。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景邁山上的珍奇異寶:螃蟹腳

芒景村是一個純粹的布朗族寨子,南康大叔可以說是一位布朗王子,他的爺爺阿里亞,曾是解放前寨子里布朗族的一號頭人。新中國成立時期,布朗族二號頭人蘇里亞曾代表布朗族前往北京,向毛主席獻茶,而蘇里亞,就是南康的舅爺。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到南康大叔家後,大叔熱情把我們引入二樓的火塘。簡單寒暄後,開始點松明子、架柴火、放陶罐燒水、取茶、拿出葫蘆瓢、擺碗。動作不疾不徐,一招一式,順手拈來。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與外面普洱茶講究喝老茶不同,烤茶需要喝新茶,越新越好。一般是取當年春茶的古樹茶。其次,烤茶所用的器具沒有太大講究,就是普通的土罐、土碗,這在山裡,本來就是他們的生活用具。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製作烤茶,先是用柴火把陶罐裡的水燒開(光這個過程就需要10多分鐘)。其間,取出一個葫蘆瓢,把當年做的春茶古樹茶放入瓢內,量在15-20克左右,蓋碗沖泡的兩倍量。然後,從火塘裡取出2-3粒的炭火,放入葫蘆瓢,不斷翻抖。這一步是製作燒茶的最為關鍵所在,也是最考驗技術的,火候過了,容易把茶烤焦,火候不夠,激發不出古樹茶的香氣。而為什麼要用炭火與茶葉這樣交融著一起烤,而不是直接把茶放入陶罐架在火塘上烤呢?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南康大叔與馬雲、李連杰等人合影

2012年,馬雲和李連杰到訪景邁山,當時也是在南康大叔家喝烤茶,李連杰也問了這個問題。實際上這裡面蘊含著布朗族人民的智慧,甚至和太極裡的陰陽八卦也是一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南康大叔娓娓道來,曬青古樹茶新茶偏寒,遇見熾熱的火炭,剛好可以逼走茶的寒氣;而通紅的火炭在與茶的融合中,也逐漸失去熱量,與茶葉融為一體。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翻抖的差不多了,火塘上陶罐裡的水早也燒開了,南康大叔端起葫蘆瓢,連茶葉和炭火一起倒入,只聽見“噝噝噝”幾聲,頓時滿屋茶香。幾秒鐘後,大叔提起陶罐,把茶斟入火塘邊我們每個人的陶碗中。觀察茶湯,儘管有些帶出了茶葉和碎炭,但依然清澈,入口香氣高揚,滋味比一般功夫茶泡法更來的濃烈。有人會疑惑,茶水裡有木炭,這還能喝嗎?殊不知,在中醫裡,草木灰還是一味中藥,有散寒消腫,消症破積的作用。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我們一邊品茶,一邊聽南康大叔講述布朗族與茶的故事。在雲南瀾滄江流域,布朗族是最早種茶、製茶的民族,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對古茶樹的保護和製茶技術的傳承,布朗族也是做的最好的。至於烤茶,更是布朗族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據傳,以前布朗族男女約會,便會在火塘邊共同做一道烤茶,通過劈柴、燒水、斟茶,男女之間互相觀察,看對方的應變能力,以及是否是自己的意中人。而古茶樹,早在1000年前,就已經是布朗族人的圖騰崇拜。南康大叔他們的合作社名叫“阿百臘”,布朗語“茶魂”的意思。布朗族人認為,山上每一棵古茶樹都是有靈氣的,而“阿百臘”就是最好的茶樹(茶葉)。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在景邁山上,建有一座茶祖廟,供奉著布朗族人的祖先帕艾冷,每年春茶時節,布朗族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採下最好的茶,前往茶祖廟,祭祀茶祖。

布朗族是濮人後裔,1000多年前,在部落首領帕艾冷的帶領下,他們遷徙到了景邁山,並在這裡馴化推廣茶葉種植。帕哎冷能文善武,與異族作戰屢立奇功。異族首領對他又怕又恨,採用陰毒的伎倆,收買小人毒害了帕哎冷。帕哎冷在離世的當晚說:“我走了,但心中掛念你們。我給你們留下牛馬,怕受病而死去;留下金銀財寶,總有一天會用完。我就給你們留下‘臘’(茶)吧,讓你們世世代代享用!”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正是1000多年來,布朗人對自然的敬畏、尊重和愛護,源於淳樸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我們今天能品嚐到如此美味的普洱茶。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芒景翁基古寨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景邁山上無柏油路和水泥路,為保護古茶樹,全是這樣的彈石路

在景邁山,遇見一杯地道的烤茶,馬雲李連杰也喝過

景邁冊古茶園裡的參天大樹

回來的路上,已是深夜,而茶的回甘卻一直在嘴裡。是夜農曆九月十三,月光如流水一般灑在山間,聽著古茶園傳來的蟲鳴聲,不禁讓人回想,景邁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果真是有相當的內涵。(文字撰寫:吳盈軍 圖片攝影:應志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