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實力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擴大市場化不該受指責

國足被附加了太多體育競技之外的期許,哪怕從來不看球的人提起國足來也是咬牙切齒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但為什麼中國就必須得是足球強國呢?為了強身健體?籃球在中國群眾基礎好,中國男籃成績也不差,為什麼國人沒有打造籃球強國的執念呢。說到底是因為足球世界第一大運動的地位,為了每年世界盃能夠讓自己裹挾在愛國的旋風裡在世界各地的論壇報紙上遛一遭,為了國足一旦能夠獲勝身為球迷的那份與有榮焉,這種所謂的球迷並不愛足球,他只是是需要一個"愛國","冠軍夢"的大旗擋在身前在背後YY一個強大的自己而已。

國足實力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擴大市場化不該受指責

其實歐洲和巴西都是各個區域聯賽先建立起來,有市場和球員數量支撐才開始搞歐冠和巴甲,相當於有了根基,我國這樣上來就先建立頂級聯賽,說到底還是以前舉國體制運動隊的思維,只不過這樣的舉國體制下的職業化反而是一加一小於二了。我們近鄰日本在職業化之前,其實已經有幾十年的分區業餘聯賽經驗了。我們真的是一夜之間職業化的。所以中日聯賽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體系完全不一樣。

國足實力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擴大市場化不該受指責

因為中國足球那時候代表了市場化,代表了市場化的優越性。正是因為足球市場化早,所以足球文化流行的早,受關注度高,高過其他運動,所以中國人有足球情節,所以中國足球運動員薪水很高。可以說,中國足球求仁得仁,因為市場化之後一切為了掙錢,而有關注度才能掙錢,於是中國足球千方百計要關注度,關注度帶來的必定就是這種對足球的瘋狂,甚至作為精神支柱。

國足實力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擴大市場化不該受指責

中國搞過奧運會,現在不怎麼在意金牌榜。我覺得輸贏心態是正常的,你拿過金牌你有氣度去不爭這個了,沒拿過,說我享受,享受不起來。我記得2016年騎士總冠軍,或者19年猛龍總冠軍,為什麼這兩個城市會有數百萬人參加遊行,因為沒有拿過,為什麼當時詹姆斯回騎士球迷會這麼激動,因為有希望贏。如果這次沒拿,通常都是增加了別人一次談笑的對象。學校選拔人才籌備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別比賽,對於發現的好的苗子抽調到青訓系統進行青訓,青訓系統要由外籍專業團隊負責給予其選拔人才的權利,對於表現良好的小球員輸送到足球發達國家進行訓練,這還發現不了人才的話那就是中國人不適合踢球。

國足實力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擴大市場化不該受指責

現在送孩子去踢球的多為家庭富庶,這樣才能打點好教練,安排孩子從小踢一些項目比賽好在未來作為資歷進入國家隊,但是孩子的家庭過於富庶則會讓孩子從小花錢花大,即使進入國家隊也是吃喝玩樂型選手,沒有壓力就缺乏了動力,在場上也就缺乏拼搏的精神。相反如果相對貧窮的家庭,孩子成人後一旦進入國家隊,為求長期留在國家隊裡,在比賽中反而更有壓力與動力,期待靠著自己場上的拼搏改變人生,巴西的國家隊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