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靈狗·二則


民間故事:靈狗·二則


1

墨村是一座擁有30戶人家的村莊,家家戶戶都養狗。

奇怪的是,200多名墨村村民皆不吃狗肉。外嫁或入贅墨村的人,初到墨村時都要進宗祠起誓:“今後不得吃狗肉!”

墨村人養狗,都是用來看家護院的,因為不殺狗,狗們大多老死,埋葬。久而久之,墨村便擁有了一處狗的墳場,比鄰村民的墓地。

狗在墨村人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跟墨村人的老祖宗有關。

很多年前,閉塞的墨村尚未成村,只有一對逃難到此的夫妻。男的叫阿雙,女的叫阿喜,還有一條白狗。

眼看年過四旬仍無兒無女,阿雙感嘆:“什麼時候我們才有自己的孩子呢?咱不會在這山溝溝老死無後吧?”

阿喜則抱怨:“生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或許緣分未到吧!”

阿雙有苦難言,只好借酒消愁,一日三餐離不開酒的麻醉。

這天午飯,阿雙飲了兩斤米酒後,提著鐮刀帶著白狗上山砍柴。

他手腳麻利,渾身是勁,很快便砍到一擔柴火。

正午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阿雙酒意上頭,昏昏欲睡,便鑽進草叢歇息。

就在這時,山火爆發,兇猛的火龍朝阿雙睡覺的草叢撲去。

白狗見狀,緊咬主人的衣領,衝他狂吠。奈何阿雙耳朵厚,睡意酣,仍然直挺挺躺著。

“汪汪汪!”白狗大叫不止,上躥下跳,東奔西突。

很快,白狗發現不遠處有一個牛浸窩(牛泡澡避暑的水坑),裡面盛著過膝的雨水。

白狗箭步躍入水裡,浸溼狗毛後,再跑到離阿雙三四米遠的草地上瘋狂打滾,弄溼草地。

火勢越燒越大,白狗則來回不停地浸溼狗毛、打滾,在阿雙睡覺的周圍築起了一圈防火帶。

直到大火燒光山頭,阿雙才甦醒過來。他睜開朦朧的醉眼,看見白狗躺在身邊,吐著舌頭,渾身溼透,已經沒了氣息。

阿雙站起來,才看到被燒焦的漆黑山頭,卻驚訝地發現離自己三四米遠的草地毫髮無損。

疑惑不解的他走過去摸了摸草尖,發現草尖溼漉漉的,還淌著水。

他循跡來到牛浸窩旁,看到無數狗爪的印痕。同時,發現窩裡的水快見底了,這才恍然大悟白狗用牛浸窩裡的雨水救了自己一命。

阿雙淚奔,為了紀念白狗的救命之恩,刨了一個深坑埋葬白狗。

回家後,阿雙把山上的奇遇告訴妻子,阿喜聽了也連連稱奇。

她嘆氣道:“我喜的是你撿回了一條性命,我憂的是今後咱沒有伴了。”說著嗚嗚大哭起來。

此後,阿喜失魂落魄,有時睡覺也會夢見白狗而掉眼淚。

阿雙則沉默得像一墩老樹根,神情黯淡,哀嘆連連。

一天夜裡,阿雙和阿喜都夢見白狗站在家門外狂吠。他們不約而同從床上跳起來,跑到門外尋找,可屋外電閃雷鳴、狂風驟雨,哪裡有白狗的影子。

沒多久,阿喜懷有身孕,當年生下了一個白胖小子。此後,阿雙和阿喜又陸續生兒育女。

阿雙臨死前,給村莊取名“墨村”,又叫“狗村”。同時給兒女留下“狗死埋狗,不食狗肉”的遺訓。

漸漸的,墨村不斷地枝繁葉茂,由最初的一戶人家壯大成30戶人家。

每當問及為何不吃狗肉時,墨村人都說:“如果沒有白狗捨命救護老祖宗,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所以餓死也不能吃狗。”

2

臘月廿九一大早,龍甲屯73歲的五保戶阿德決定趕圩買點年貨。雖然他沒有老婆孩子,但總不能在過年時乾坐著。

8點鐘剛過,阿德穿好了皮靴,披上了棉衣,戴牢了氈帽。他轉身取下牆上的帆布袋,準備出門。

村裡剛修通了公路,還沒有公交車到街上,人們趕圩時搭著三輪摩托車。

阿德想早去早回,同時也擔心出門遲了三輪車就沒了位置。

就在他帶上房門準備離開時,跟他相依為命多年的老黃狗,突然攔在他跟前朝他狂吠,接著緊咬他的褲管不放,嘴裡發出“嗚嗚”的悲鳴。

阿德笑著說:“阿黃,你怎麼了?我又不是不回來了!好好看家,我給你買骨頭去呢。”

多年來,老黃狗的陪伴給阿德的鰥居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平時下地幹活,阿德和狗,一前一後,形影不離。阿德干活時,狗就趴在田間地頭看著。阿德買肉吃時,也不忘給狗丟幾塊。

阿德把老黃狗馴成了一條好獵狗,大到黃鼠狼,小到老鼠,黃狗都曾經捕到過。

村民在背後都跟阿德開玩笑說:“老黃狗不再是一條狗,而是你的兒子呀!”

阿德聽了,總是呵呵笑。

如今,阿德人老了,狗也老了。他難免會傻想:萬一哪天自己先走了,狗會不會難過?又或者,狗先離世了,自己該怎麼辦?

每當想到這些事情時,阿德都倍感淒涼,老淚縱橫。

眼看輕聲細語支不開老狗,阿德情急之下,便用腳踢開它,把它反鎖在屋裡。

可轉身出門的剎那,阿德看見老狗眼裡噙著淚水,嘴裡持續發出“嗚嗚”的悲鳴。

阿德心軟了,也生氣了,他把帆布袋丟在地上,說:“好吧,我不趕圩了,今年過年我們一人一狗就喝西北風吧!”

在龍甲屯村口,三輪摩托車上已坐著十幾口人,滿滿當當。

在發出“砰砰”的巨響後,三輪車拖著一屁股黑煙,駛離了小山村。

剛修好的盤山公路,又窄又陡。

但這並不妨礙趕圩的人們愉快的心情,相反,他們在車上有說有笑。

在一個漫長的下坡路段,有幾個大彎道銜接著。

三輪車經歷了剛才半死不活的爬坡,此時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輕盈地呼嘯而下。

司機是個急躁的年輕人,在轉彎處,他才意識到三輪車剎車不靈了,嚇得面如土色,直呼大家別慌張。

車上的村民見狀,早已亂作一團,發出尖叫聲。

隨著“嘣”的一聲巨響,三輪車在僥倖地繞過了兩道彎後,翻下路基。車上3名村民當場死亡,6名村民受傷。

噩耗傳到村裡時,阿德慶幸不已,他又樓又親老黃狗,說:“狗啊狗,要不是你,我今天可能把命丟了。”

黃狗則偎在阿德身邊,撲撲地搖著大尾巴,目露得色。

兩年後,75歲的阿德離世。由於沒有子女,他第二天就出殯了。

在這期間,大黃狗一直不吃不喝,並一路跟隨送殯隊伍上了上崗。

人們埋葬阿德的棺槨時,大黃狗發出“嗚嗚”的悲鳴,然後消失在草叢中。

按照村裡的習俗,人們次日要給阿德壘高墳墓,並開挖爐灶。

當人們來到墓旁時,驚訝地發現已經死去的老黃狗。它的頭正對著阿德的墓碑,睜著眼睛,張著嘴巴,似乎在叫喚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