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軟銀試圖攜手Elliott私有化公司 因交易複雜而放棄

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週二透露,軟銀集團上週曾與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在內的投資者就私有化公司一事進行了討論。但因交易過於複雜,軟銀最終放棄了私有化嘗試,並隨後宣佈了一項規模達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出售計劃。

消息人士證實,軟銀股價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現暴跌,該公司創始人孫正義為重振這家淨負債550億美元的日本上市集團的股價,在上週提出了私有化公司的構想。最終,軟銀決定放棄私有化計劃,轉而拋售價值約4.5萬億日元的資產,用於償還部分債務,並把股票回購項目追加至2.5萬億日元(約合230億美元)。此方案幫助軟銀股價較上週創出的4年低點大漲41%,升至3791日元。

但軟銀的私有化嘗試表明,孫正義在多大程度上考慮了所有選項,以應對擾亂軟銀股價和全球市場的動盪。截至上週收盤,軟銀的股票市值約為500億美元。截至目前,軟銀、Elliott Management和Mubadala均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消息人士透露,在Elliott倫敦辦公室的戈登·辛格(Gordon Singer)上週表示,有意買入軟銀的更多股份之後,孫正義開始考慮進行槓桿收購。在討論過程中,孫正義開始認真研究組建一個投資者財團,將軟銀私有化。“這個想法來自孫正義周圍的人,他想探索一下,”一位瞭解情況的人說。

孫正義的一些主要副手也參與了討論,包括軟銀首席財務官後藤芳光(Yoshimitsu Goto)、軟銀願景基金首席執行官拉傑夫·米斯拉(Rajeev Misra)、以及軟銀集團的首席運營官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等。

不過孫正義最終放棄了私有化軟銀的計劃,原因有很多,例如很難如此迅速地為這樣一筆大型交易組建財團,而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和稅務合規也會存在問題。

孫正義是一名熱衷於風險的交易者,他曾多次發洩對公開市場的不滿。孫正義認為,軟銀的股票價值與其所持股權的價值相比大幅折價,其中包括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約1300億美元的股權、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多數股權,以及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和軟銀日本(SoftBank Japan)的控股權。軟銀表示,截至上週末收盤,公司股票的折價率已達到73%,創公司之最。

面對公司股價的暴跌,孫正義也在通過其他方式加強自己的控制力。週二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顯示,孫正義在軟銀集團的持股比例已從25.5%上升至26.9%。隨著軟銀股價的大幅波動,他還拿出了更多股票用於質押。文件顯示,孫正義拿出了額外60萬股股份,即所持軟銀股份的0.3%,質押給信貸方。這意味著,孫正義持有的38.6%股份目前都已質押給包括瑞銀和野村控股在內的銀行巨頭,是2013年時水平的3倍多。孫正義目前已質押2.169億股軟銀股票,價值74億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在軟銀410億美元的資產出售計劃中,該公司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股份。此外,軟銀還考慮通過出售其日本通訊子公司軟銀日本的股份,以及Sprint在與T-Mobile美國公司合併後,出售其所持的部分股份來籌集餘下的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