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波,創造“龍江”農業奇蹟的人

怎麼降低冬季溫室蔬菜生產的取暖成本?經過黑龍江省鶴崗市乃至全省幾代農民,甚至技術人員的嘗試探索,除了燒煤別無他解。可隨著去年冬季鶴崗市東山區蔬園鄉更新村兩棟神奇“聚光集熱免燒溫室”成功使用,徹底改寫了鶴崗市冬季溫室蔬菜生產“必燒煤”的歷史,創造了鶴崗市冬季蔬菜種植奇蹟。而奇蹟的創造者就是這種神奇溫室的研發者、蔬園鄉村暉鋼骨架大棚廠廠長、更新村農民孟慶波。

孟慶波,創造“龍江”農業奇蹟的人

別看孟慶波成功研發了“聚光集熱免燒溫室”,可他的文化卻不高。他之所以能研發成功,憑的就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今年41歲的孟慶波是土生土長的更新村農民,初中畢業後開始涉足汽車美容行業,一干就是10多年。到了2012年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生意出現滑坡。也就是那年,正準備轉行的孟慶波在村幹部的引導啟發下,深刻認識到經營設施農業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於是成立了蔬園鄉村暉鋼骨架大棚廠,開始為周邊市縣農民加工蔬菜大棚(即普通鋼架塑料大棚,冬季不能生產)。

孟慶波,創造“龍江”農業奇蹟的人

更新村是蔬菜種植專業村,但也僅限於夏季生產,冬季大量生產蔬菜的瓶頸一直沒有打開。這也成了村“兩委”班子苦苦琢磨、一直想攻克的難題。

孟慶波與村黨支部書記孫柏剛是同村的同齡人,更是相互信賴的好朋友。哥兒倆一研究,如果在東北地區能率先攻克這個難關,絕對前景廣闊。孟慶波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在孫柏剛的啟發下,逐漸對研究這一課題產生了濃厚興趣,多次外出考察,並聘請哈工大高材生,利用新材料研發“聚光集熱免燒溫室”項目,並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良好效果。

孟慶波,創造“龍江”農業奇蹟的人

為了檢驗研發成果,2018年,孟慶波與黑河市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在黑河市建設了兩棟“聚光集熱免燒溫室”,得到的結果是研究方向非常正確,但就是溫室吸收太陽熱能的效果稍微差一點。2019年,孟慶波緊盯目標不放鬆,又與哈工大的合作伙伴繼續攻關,重新調整溫室採光角度和集熱牆的集熱材料配比,終於使溫室的溫度即使在三九天也能達到零上30攝氏度。

2019年初冬,孟慶波與村委會合作,在更新村建設了兩棟530平方米的“聚光集熱免燒溫室”,種植各種盆栽反季蔬菜,獲得成功。近日,記者來到更新村,剛進入孟慶波的免燒溫室,頓感一股熱氣撲面而來。一眼望去,溫室裡滿眼綠色,一盆盆的蔬菜在陽光的照射下貪婪地生長著。

孟慶波,創造“龍江”農業奇蹟的人

“這個溫室除了照明和卷放防寒被花費少量電費外,其餘全靠太陽光,不需要任何補熱能源,真正做到了零耗能、零汙染、零排放,絕對的綠色環保。”記者一進入溫室,孟慶波就熱情地迎上來對記者說。他還告訴記者,這種溫室之所以在鶴崗冬季不用燒煤就能達到蔬菜生長的溫度,除了夜晚覆蓋防寒被外,主要是防寒牆起到了絕對作用。因為在溫室0.8米厚的防寒牆中共設有保溫、隔離、集熱3個層面。特別是集熱層是用石墨等特殊材料、特殊工藝將牆面做成凹型,能夠很好地吸收陽光並變成熱能向整個溫室散發。即使三九天最低溫度降到零下30度時,溫室內的最低溫度仍保持在零上7度以上。待白天太陽昇空,室內溫度在半小時內就能快速升到三四十度,並通過排風系統將室內溫度控制在蔬菜生長的最佳溫度。

“聚光集熱免燒溫室”在改寫鶴崗市冬季溫室蔬菜生產“必燒煤”歷史的同時,還從外地引進有機質營養土進行盆栽蔬菜。這種有機質營養土是經過高溫殺蟲、殺菌處理,無蟲害、無菌,在蔬菜生產期不用打藥,所生產的全部是綠色蔬菜。一冬天能生產三茬蔬菜,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為今後市民在冬季吃上大量本地蔬菜提供了操作性極強的樣本。

孟慶波研發的免燒溫室在鶴崗應用的第一年就獲得了成功,無疑為在鶴崗擴大推廣開了個好頭。談起今後的打算,孟慶波說,他示範建設的溫室僅運行一冬就得到了周邊農民的認可。眼下他已接到13棟溫室的建設訂單。預計明年施工量將達到40棟,帶動更多農民增收。

“我還想把這個免燒溫室推向東北三省,甚至更加廣泛的全國高海拔高寒地區,讓更多農民都用上這種溫室!”孟慶波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