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文|大翎

大众印象中的推理小说(或侦探小说),在推理界中被称为

“本格派——以推理解谜为核心的主流类型。

所谓“本格”是从日本引进的词语,指“正统”的意思。本格派通常让读者拥有与侦探相同的线索和视角,使其尽情享受解谜的乐趣。因此,“本格派推理”常被广大推理迷所推崇。

中国读者对日本推理小说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家逐步崛起。他们的作品除了保留传统的逻辑推理外,更着力挖掘犯罪动机、反映社会现实、突显人性等,使推理小说摆脱了庸俗的趣味性,形成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与此同时,日本推理小说开始迎来不同流派的百花齐放。

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日本推理小说”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以江户川乱步为首的“本格派推理”、以横沟正史为首的“变格派推理”(以渲染恐怖诡异气氛为主)、以松本清张为首的“社会派推理”、以岛田庄司为首的“新本格派推理”(继承本格派并加入新元素)、

以东野圭吾为首的“新社会派推理”(继承社会派并将其发扬光大)等等。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

在这种情况下,东野圭吾的作品并没有符合大多数读者心中“推理小说”的样子。相反,他的作品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

1985年,东野圭吾凭借《放学后》(本格推理)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而正式出道,但接下来却有足足十年的冷落期。直到1997年出版的《名侦探的守则》惊艳亮相推理文坛,东野圭吾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里。

在此期间,1996年出版的《恶意》意外地让广大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野圭吾。他首次把作品重心从推理解谜转移到作案动机上,且不再琢磨巧妙的诡计,而是开始探讨人性,使得作品有点松本清张的影子,同时也让读者惊叹:原来推理小说可以这样写!

虽然《恶意》没能让他获得更高的殊荣,却明显预示着他后来逐步转型蜕变的创作风格。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1997年(《恶意》出版后次年),东野圭吾与相伴14年的妻子离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潜心酝酿,写出了《秘密》。

这部横看竖看都不符合任何推理小说类型的《秘密》,却在1999年获得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并被日本读者票选为东野圭吾人气作品第二名,仅次于他的“无冕之王”《白夜行》。

毋庸置疑,《秘密》在东野圭吾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跟他前期的作品很不同,不但没有本格派的影子,就连“推理”的影子都难以察觉。故事中没有凶案、没有诡计、没有凶手、没有侦探,但仍有需要解答的谜题,那就是书名“秘密”的真正含义。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初读《秘密》时,大多数读者会以为这个所谓的“秘密”就是主人公夫妇小心翼翼守护的“家丑”。然而,不翻到最后一页,读者是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秘密所在。

极端情况下人们对爱的抉择,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为了营造“极端”,东野圭吾设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背景:一场车祸夺走了妻子的肉体和女儿的灵魂(妻子直子的灵魂寄居在女儿藻奈美体内)。而杉田平介,一个中年普通男人的人生从此被彻底颠覆。

“选择伦理,还是选择爱情?”是小说对读者的灵魂拷问。如果直子以“妻子”的身份活下去,那么则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选择作为“女儿”,夫妇俩则要放弃原来的婚姻和爱情。

因此,“秘密”的关键不在于守护只有两个人的“三口之家”,而在于两人最终做出常理内的唯一选择——爱TA就要放手。道理很简单,但东野圭吾表达这个道理的方式却很出乎意料。

直子为了让丈夫重新踏上幸福之路,假装自己的灵魂渐渐消失,扮演起女儿藻奈美,与丈夫相安无事地生活了九年。谁料在自己出嫁的那天,“秘密”被无情地揭开,迎来丈夫彻底的崩溃:平介将拳头挥向准女婿,在此之前,他的眼里已满是泪水。最后,他跌坐在地上,两手捂住脸,撕心裂肺的号哭起来。——即使崩溃,平介依旧没有揭穿直子的谎言,而是选择了放手。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看到结尾的你,或许哑口无言,或许捶胸顿足,又或许难过得哭了,不管是哪种心情,你一定会惊叹于东野圭吾的良苦用心。

因此,很多人认为《秘密》并不是一部推理小说,而更像是一部现代奇幻言情小说。但我认为,这就是“东野圭吾式推理”。小说从未离开“谜题”这个推理小说最为核心的元素,只不过东野圭吾没有告诉你哪个才是真正的“谜”,或者说他故意让你错认秘密的含义,使你不知不觉忽略了很多关键的推理细节。

而当你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段、甚至最后一句时,一记重锤从天而降,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激爽,就差没叫出来了。这比起最后知道谁是真凶来得更刺激,也更震撼。

全程虽没有凶案、凶手、诡计等推理小说元素,但《秘密》却有着一般推理小说的惊心与动魄。甚至,情感上的冲击远远超越一般推理小说。这种极具东野圭吾特色的“推理小说”, 正是让广大读者沉迷其中的重要原因。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其实,如果我们把《恶意》当做东野圭吾推理小说转型的开始,那么《秘密》则完全体现出他不想局限于本格推理的野心。在他之后的众多作品里,也完全验证了这一点。除了不拘泥于传统推理小说的形式外,“东野圭吾式推理”还具有两个有别于一般推理小说的特点: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二则是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哪国的文学史上,推理小说都不能和纯文学相媲美。而它常被主流文学界频频诟病的往往是疏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者说人物塑造过于单薄,如同脸谱一般,好人or坏人,一上场就一目了然。

可东野圭吾笔下的人物则截然不同,他们是亦正亦邪、有血有肉的“人”。《白夜行》里的亮司与雪穗,为了走上人生巅峰而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让读者又爱又恨;《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两位主人公除了展开精彩的头脑博弈,其内心的挣扎与对抗更是跃然于纸,汤川学仿佛就坐在你面前,一边手捧速溶咖啡,一边皱着眉头苦思该怎么办。

而在《秘密》中,为了突出人们面临艰难抉择时的痛苦,大量的心理描写被派上用场:平介是如何压制对女儿身的妻子的欲望;直子是如何忍受体内荷尔蒙爆发的煎熬;平介与直子又是如何平复内心的矛盾不安,以及明知道必须放手却又舍弃不了爱的纠结。正因为有这些极致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合上书后的读者才会感觉自己中了圈套似的,心里暴击一万点,久久缓不过神来。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至于东野圭吾作品中所表达的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则体现于他大胆的题材选择,以及结合时代发展的社会讨论。

在《恶意》中,他直接抛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恶意来源——“我就是看他不顺眼”;在《幻夜》里,他赤裸裸地展现泡沫经济下日本社会的丑陋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与他要探讨的人性是密切结合的。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解谜往往是次要的,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展开深层次的讨论才是重点。

这无疑迫使读者从一个只关注解谜线索的“破案者”变成了一个反思现实、反省人生的独立思考的个体。而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

因此,东野圭吾的作品很难让你失望,他自行建构了一套推理小说的标准,旨在编织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而他更想要表达的是,这些看似普通或异常的人和事,需要分析,更需要理解。

《秘密》:有一种推理小说,叫做“东野圭吾式推理”

有时候,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文学?文学有什么样的功能?估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回答。我认为,除了拥有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外,在此之前,“文学”应该具备内涵与良知,这两者应该先于任何艺术形式与技巧。

很明显,东野圭吾文学创作的转型,意味着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学的功能,也意味着他身上的标签不仅仅是“畅销”、“高产”、“推理作家”。

不管你有没有读过东野圭吾,或者你本是一个推理迷,如果看腻了传统推理小说,不妨试试阅读“东野圭吾式的推理小说”。

我不能保证你一定会喜欢,但我能保证,这些作品一定会向你呈现出一个“作家”东野圭吾。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乐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