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希:我可以拒絕標籤嗎

陳妍希,演員、歌手、主持人。代表影視作品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二神探》《神鵰俠侶》《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等。


陳妍希:我可以拒絕標籤嗎


平底鞋與檸檬水

和陳妍希聊天是愉快的體驗。她會笑著看著你的眼睛,時不時點頭,眉眼下的臥蠶和嘴角的梨渦迅速幫她卸下明星的距離感,營造出輕鬆親切的氛圍。

聊到好玩的地方,她會帶頭大笑。遇到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她習慣抿嘴,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思考,這時即使打斷她,她也不介意,笑眯眯地說“你說”。

採訪這天,陳妍希穿雪紡襯衫、牛仔短裙和白色高跟鞋。拍照結束,她第一時間換上平底鞋。“高跟鞋平時能不穿就不穿。”她呵呵笑,坐下來把大衣隨意披在身上,打開保溫杯,抽出吸管,“檸檬水必須拿這種杯子裝,放在塑料杯子裡會腐蝕。”

她身上的生活感太強,以至於偶爾會和明星的身份衝突。2011年,她因為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出演女主角沈佳宜,成為“國民初戀”。那段時間,粉絲在街上看到她,時常追著要合影。“一開始是來者不拒的,後來因為我平時實在太邋遢了,這些照片傳到網上給我的工作人員造成很大麻煩。”她的解決方法不是讓自己向精緻靠攏,而是“以後我只在自己不那麼邋遢的時候再跟別人合影”。

攝影師餘靜萍和陳妍希2012年因為拍戲成為好朋友,用她的話說,“陳妍希有點混合,她看起來柔軟,好像嬌滴滴的,實際上她也有‘傻大姐’的一面”。朋友們見面開玩笑:“妍希,你好像胖了。”她眉頭不皺一下,“胖也正常,反正一直被大家這樣講”。

2013年,因為在新版《神鵰俠侶》中出演小龍女,陳妍希遭遇了最嚴重的“長相危機”。戲還沒開拍,造型照就引發了“小籠包”的惡評,青春劇中加分的圓臉成了神仙姐姐的負累。

開拍前三天,她在網上一條一條刷評論,越看越難過,躲在房間哭,“當時我對這個角色還沒有理順,感覺人家說你演不好,你就是演不好,就是理虧”。開拍以後,她強制自己不再看評論,試著呈現一個“會笑的,不一樣的小龍女”。找到了表演狀態,解決了內部矛盾,陳妍希用自黑的方式接受了“小籠包”的稱號。


陳妍希:我可以拒絕標籤嗎


四年新人

“你是豬呀,到底會不會演!”10年前,陳妍希在片場被罵了七個月。那是她的第二部戲,初出社會、單純善良的偶像劇女一號,角色不難,但由於經驗不足,“好像怎麼演都演不好”。當時的導演以“拍戲快”著稱,見陳妍希跟不上節奏,開口就罵。

“我個性比較倔,他越這樣說,我越不想在他面前哭。”她嘗試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法:每天把現場表現錄下來,收工以後回看反思;向工作人員請教,鏡頭在哪,怎麼走位;看大量的偶像劇研究角色理解……努力收效甚微,即使臺詞早已滾瓜爛熟,她還是無法在拍攝時迅速抓住重點。有一次她又被導演罵了,散場後,在片場看工作人員陸續離開,積攢的委屈突然決堤,她崩潰大哭,一路哭回家。

“演戲真的比我想象的難很多。”在此之前,陳妍希的處事法則非常樸素,讀書時她的成績保持在班級前五名,“唸書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件多難的事情,唸了就有得分,成績不好就是不用功。”她的驕傲被擊碎了,“就覺得,我是不是沒有天分來做這件事情。”

2006年,陳妍希出演電視劇《換換愛》,那是她的第一部戲,飾演活潑直率的女配角。第一次面對鏡頭,她感覺自己說話聲音在抖。因為緊張,她腦子裡只有自己接下來該說什麼臺詞、做什麼動作,顧不得和別人配合,甚至聽不見別人講話。導演常常喊:“妍希,左邊一點。”“妍希,右邊一點。”工作人員開玩笑說,“不要叫妍希啦,她聽不到。”

幸運的是,因為角色討喜,她的處女作得到認可,第二部戲就接到了女主角。她滿心期待地進組,卻在導演的高壓下,集中暴露了“沒有經驗”的所有問題。

戲拍了多久,她就被罵了多久,頭一天晚上邊哭邊想“我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第二天硬著頭皮繼續出門拍戲。回頭看,她也講不清自己當時是怎麼調整心態的,“我可能是個天性樂觀的人吧,還是新人,還是不懂,不懂就學”。


陳妍希:我可以拒絕標籤嗎


“即使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也要繼續”

“當明星”從來沒在陳妍希的童年夢想裡出現過。爸爸是商人,媽媽是老師,他們對陳妍希的所有期待只是“平安快樂”。

小學五年級前,陳妍希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叔公住在同一個院子裡,她在不同場合幾次講過三位老人家的故事。外婆每天早上站在門口送家人出門,陳妍希去上學前,外婆會衝她喊“親親”,她就抱住外婆親一下她的臉頰。直到國中畢業,父母分開,陳妍希遇到人生中第一個挫折。她提出要去美國讀書,“和媽媽去一個新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吧”。陳妍希喜歡美國校園的氛圍,開放、自由,她依然保持著優異的成績。慢慢長大後,她也理解了爸爸媽媽的選擇,“雖然分開了,但他們都還很愛我”。

《聽說》之後兩年,她憑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再次入圍金馬獎,這次的獎項從“最佳新人”變成了“最佳女主角”。2012年初,這部戲在內地上映,陳妍希也真正被大眾認識。

《那些年》上映後的一整年,她每天都在工作,宣傳、活動、廣告、拍戲。有一天在片場,她突然全身腫起來,手劃過的皮膚非常癢,當晚就開始發燒,醫生診斷為壓力過大引起的蕁麻疹。“那個當下都沒有辦法去調整了,只能撐著。”

2012年,攝影師餘靜萍和陳妍希一起在巴黎拍了一部十幾分鍾長的短片《她,一個人的旅行》。短片由四小節組成,都是餘靜萍特意為陳妍希寫的,其中有一段是讓她矇住雙眼,赤腳走在一條有幾百年歷史的石板路上。“我原來不認識她,但我看過《聽說》,我覺得她身上有很堅毅的樣子。”餘靜萍說。

當時,《那些年》備受矚目,陳妍希幾乎被定格在“小清新”“女神”之類的形象上。初次見面,餘靜萍有些忐忑,她不確定陳妍希能不能放下包袱接受自己大膽的設計。


陳妍希:我可以拒絕標籤嗎


“我想讓你走這一段路,這很像你現在的處境,你以為你走得很好,光鮮亮麗,實際上沒人知道接下來會遇到什麼,我們都是很盲目地在生活。”餘靜萍講完,陳妍希眼圈紅紅的。當時正是冬天,陳妍希脫下鞋子,矇住眼睛,跌跌撞撞地走了那段路。

5年過去了,陳妍希再次回憶起那場戲,“即使不知道下一步路是什麼,也總是要繼續,就像人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