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教師編制)考試心得

關於《教育基礎知識》裡大量的內容,需要有主有次的看,並且要背大量的重點知識點!

目錄

第一部分 教育學

緒論

第一章 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師與學生(重點)

第五章 教育與法律

第六章 小學教育的性質,地位與內容

第七章 課程(重點)

第八章 小學教學(重點)

——————————————————————————————

第一部分 教育學

第一節 教育學是什麼

教育學的定義,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索並揭示教育規律的學科。

第二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萌芽階段的特點。

1,以習俗的認識為主,

2,以機械類比比喻語言等思維方式為主,

3,有關教育論述,包含於哲學或道德論述之中。

判斷題:萌芽階段教育學多屬於論文的形式。(✔)

二 教育萌芽階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中國

《學記》被認為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比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寫的《論演說家的培養》/《論演說家的教育》/《雄辯術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統的教學方法論著)一書要早了300多年。

《學記》重點內容:''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禁於未發'',''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啟發性原則),"臧息相輔'',"尊師重道"

孔子,(中國最早提出啟發式原則)《論語》,以"仁"為核心最高道德標準。教育主張:

啟發性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全面教育:"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夫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總結。

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西方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西方最早提出啟發式原則)他認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第一步是諷刺,第二步是定義,第三步是助產術

柏拉圖的《理想國》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最早的提倡者。

亞里士多德。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等原則。(其中自然,指兒童生長自然規律。)

古羅馬昆體良。他的《論演說家的培養》被認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昆體良將學習過程概括為。"模仿-理論-練習"3個階段。

(世界上最早《學記》,西方最早《論演說家的培養》)

二,教育學的創立

培根,科學歸納法第一人。《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一文中首次指出,應該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從學科中分離出來。

誇美紐斯,教育學之父。《大教學論》: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教學原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教學制度,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方法和實施內容。教學思想,泛指教育,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教學內容,規定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

康德,《康德論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學裡講授教育學這門課程。

盧梭。《愛彌兒》,自然教育代表人物。

洛克。《教育漫話》提出了白板說,倡導紳士教育。(紳士在白板上畫漫畫)

赫爾巴特。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傳統教育代表人物。《普通教育學》標誌規範教育學建立。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教育舊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背記竅門,教師在課堂講教材)。四階段教學理論,清楚、聯想、系統和方法4個階段。後由他的學生齊勒,修改為預備、提示、比較、總結、應用5個階段,稱為五段教學法。教學性教育原則: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向,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這裡的教育指德育)

三,教育學的科學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主要記4個)

馬卡連柯的《教育詩篇》,

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

凱洛夫的《教育學》,

中國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背記竅門,古有司馬光砸缸,今有楊賢江新教育大綱)

四,教育學學科意識不斷增強,形成了原教育學理論

當代教育學發展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教育學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出現了以教育學自身為研究對象的元教育學理論。(單選)

當代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及觀點。

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發展性教學理論,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布魯納《教學過程》:提出了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瓦根舍因創立範例教學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思想。

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背記訣竅:木有掌握教育,哪來發現結構,挖根找範例,高度贊發展,全面和諧好司機)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定義。

在我國,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進步教育主義)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經驗的不斷改造或重新組織。杜威的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背記訣竅,兒童在活動中長經驗)

與杜威相對應的是赫爾巴特,傳統教育代表人物。

二,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識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增強人的體質和影響人的思想品德活動,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注:沒有自我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的特殊性:首先,是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和系統性,其次,學校教育有專門的機構和專職教育者。(簡答題,不常考)

學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影響包括教育內容和手段)

二,關於教育起源的幾種學說

生物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爾諾,沛西能。

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代表人物,孟祿。

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勞動起源說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我國和蘇聯的教育家)

(生物起源說和心理屈原說的,區別,是否承認動物界存在教育,相同點,共同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學習分為人,動物和機器,其中只有人才能有教育)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形態。

一,原始教育及其特點。(原始教育是唯一沒有階級性等級性的教育)

1,教育融合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之中。

2,教育是平等的普及的。

3,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極為簡單。

4,沒有固定的場所。

二,古代教育及其特點

包括奴隸制和封建制兩種社會形態的教育。

古代教育發展變化的主要標誌是,學校的產生與發展。

奴隸社會,

中國,春秋時期,私學興起。

西周時期,奴隸的課程,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外國,古印度課程內容《吠陀》,教育特徵宗教教育(婆羅門教,佛教)

古埃及,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古希臘,斯巴達,尚武,雅典,崇文。

封建社會

戰國私學繁榮,比儒墨為主的玄學盛行。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隋唐,官學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以及崇文館,弘文館,俗稱六學二館。選拔制度是科舉制。

清朝末年,選拔制度,1905年廢除科舉制

西方

中世紀,教會學校和騎士學校

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三,現代教育及其特點

現代教育具有普及性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四,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特點

當代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技術教育普通話,已成為一個主要趨向。

中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

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終身教育最終形成的標誌:《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開展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是國際成人教育的一種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