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電視劇《安家》最初開播時,相似的劇情和人設,不由得讓人與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聯繫到一起,都是講女主角不對任何客人諂媚,通過幫助客人實實在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賣出房子的故事。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01、

女主人公房似錦和三軒家萬智果敢冷漠,同是被下發到門店,搶單、住凶宅、口頭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門店也因為她的加入開始有了另一番風氣;

店長徐文長和科長屋代大,老好人的形象,既為員工的懶散開脫,也總有對他們“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還是女主人公和員工之間的柔化劑;

頂尖業務員王自建和足立聰,嘴巴甜,很懂得討人歡心,專攻有錢富太太下手,業績喜人,能力突出;

毫無業績和鬥志的女業務員朱閃閃和白洲美加,入職以來從未開單,上班塗塗抹抹,下班立馬就走,安穩一日是一日,直到女主角到來,第一天就穿著公仔熊出去派單,每天寫地推報告,開始有上進心;

新人樓山關和庭野聖司,初入職場,屢屢受挫,渴望開單,即使被師傅呼來喝去,但樂觀心態的他始終積極向上,但毫不氣餒;

老油條謝亭豐和佈施誠,房產中介公司中的元老級員工,資歷深、經驗足,既龜毛八卦,也知事明理。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一群人圍繞著買房和賣房,以親情和愛情展現著人生百態,極其相似的人物和劇情,不由得讓人浮想聯翩,但深追兩部劇,其實也略顯不同,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總共16集,一集一個故事,不同的故事雖有不同的人生,但最終買房成功的同時也治癒了買者的心,劇情緊湊不拖沓,看完確實能讓人感到愉快;

而《安家》全劇53集,不是一集一故事,也不是買完房子治癒人心就結束,而是圍繞著不起眼的房產中介和幾位買主,聚焦當前社會熱點和問題去展現職場人生和平民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看完總讓人醍醐灌頂,感同身受!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相似的劇情,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著更像電視劇,誇大了房產中介的使命“重要的是我負責著客戶的人生”,但每一個故事都能療愈人的心理,讓人感到世界美好,只要努力就能擁有,生活換種想法就能過的開心;

而《安家》給人感覺更真實,而這份真實源於對生活的領悟,讓每一個觀眾都有不同的帶入感。譬如買房“安家”,“家”在哪裡?“家”是什麼樣?“安家”之後,“家”容幾口人?“家”有什麼生活品質?“家”有什麼樣的規矩?最終都是由客戶自己的選擇,是他們自己的人生。

02、

買房安家是中國大多平民百姓心中的理想,許多人省吃儉用,努力掙錢買房,就為了有個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安穩小窩,就像老嚴夫婦,勤勤懇懇賣幾十年的包子,人生樸實的願望就是盼著兒子結婚,有套房子全家幸福;

當然,有人能力突出,條件優秀,領著高薪,本應風生水起,但卻一家擠在邁不開腿的房子裡辛苦謀生,就像博士生宮蓓蓓夫婦,滬漂一族,夫妻工作能力都很強,但依舊有著自己的無奈,夢想著有一套價格合適,空間面積足夠的房子來緩解一家六口的擁擠生活;

就在大家以為房子買了,宮蓓蓓夫婦和老嚴夫婦有個幸福住所時,真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才真正開始,宮蓓蓓因為婆媳矛盾鬧得不可開交,想要換房子分開住,卻被老公斥責為:“你現在真是越來越膨脹了”,妻子滿肚子的委屈換來的是丈夫的不理解;

老嚴夫婦想著終於可以安享晚年,養老逗孫的時候,兒子和兒媳卻把他們趕出了家,辛苦一輩子,拿了所有積蓄買房的二老落得無家可歸的下場;

有房的江奶奶宋爺爺恩愛地活了大半輩子,最後也要為了治病賣房,卻不料遇上自私自利、爭奪家產的外甥遲遲不簽字,等不到賣房錢,宋爺爺便撒手人間;

不愁房子不愁錢的闞先生髮達後,放著好好的柴米油鹽日子不過,挑戰道德底線,找小三,為小三買房,不斷刺激原配闞太太,最終引火上身,鬧得妻子離婚,家產一分為二,幸福生活硬生生被自己給“作”沒······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家務瑣事、照看孩子、隔代教育、婆媳矛盾、職場二線,平凡家庭每一個女人都會遇到的生活;

幼有所養,老無所依,病無錢治,是生活中一些老人會遇到的不公;

不顧家庭、無視妻子付出、懶理婆媳關係、“小三”氾濫,婚姻中也曾會有不負責任的丈夫;

現實下努力不一定就能擁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人生也不是買了房子就可以獲得幸福快樂,安家之下,夫妻相處、婆媳相處、隔代相處,觀念碰撞、血緣親情、人情糾纏,一日三餐,才是真正雞毛蒜皮的開始,而當中有的人是“宮蓓蓓”,有的人是“房似錦”,有的人是“老嚴”,有的人是闞太太,還有的人是“江奶奶”······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03、

安家後的“家庭”,每個人都逃離不了為這個家擔起擔子,房似錦嗜血的原生家庭、樓山關父債子償的富二代、朱閃閃壁櫥生活的時尚女孩··········電視劇裡,

徐姑姑與房似錦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不容易”,三軒家萬智也對屋代說:“只要在同一屋簷下,慢慢變老,就是一家人”,每個人都為安家而努力,每個人也為安家而負累。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日劇裡流行一種喪文化,就是人們在理解並受困於自己的淒涼現實之後的一種自嘲式的反抗,這種喪文化因為總能get到人們生存過程中的弱點而被大眾所認知,當然,這種“喪”之所以被稱作文化,也是因為它也是一種負負得正的能量,因為大多人會在喪文化之下認清現實,在明白不得不屈服於這個世界時,會在現實裡繼續生活,並尋找另一種出路。

劇中被阿拉丁騙了買無證房的於先生,在得知房子被查封后找上門,卻反被阿拉丁的店長擺了一道,無奈,重新回到安家找房似錦,但現實下,房似錦也沒有辦法介入其他中介的交易中,眼看佣金和定金就這麼被阿拉丁騙走,於先生以牙還牙,你不仁我不義,叫了一群人坐在阿拉丁門口,宣傳黑歷史,最終讓整個店聲譽不在,店長跑路;

還有失去老伴的江奶奶,在看見外甥們的無情無義後,選擇把房子捐給國家,追隨宋爺爺而去,外甥們最後不僅沒拿到錢,連房子也失去,可謂大快人心;

而隱忍到最後的闞太太,最終選擇反抗,堅持離婚帶走孩子,並劃分財產,典型的喪文化裡,與其憋屈地活著,不如破罐子破摔,一刀兩斷,給自己開啟另一種人生;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看的是治癒,國產劇《安家》看的是人生

《安家》雖不乏搞笑幽默,但真實的感受也讓人們在笑中帶淚,安家之後,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生活或許有些讓人“喪”,但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解決的出路,最終,每一個人都會做出選擇,也會依舊努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