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间有歌者 ——读张海荣诗集《潘掌的阳光》

李义利


说起潘掌,我知道的并不多,不过我的母亲倒是很了解。她出生在潘掌的邻村——胡家沟。上个世纪恢复高考前,太行山脚下远离城市的潘掌就拥有了各方面设备相对完善的初中和高中,包括我母亲在内的周边不少村子的人都选择了去潘掌上学。潘掌可以说是小范围内的“文化中心”了。


我拿到张海荣的诗集《潘掌的阳光》时,首先有了上文的一点思考。而“潘掌的阳光”这个表述的具体含义,张海荣在书中的“后记”,做了更深刻也更富有哲学意味的解释。若是乍一看“潘掌的阳光”这个名字,觉得是“乡村田园”诗集,那可就先入为主了。


张海荣的诗很少有“大张旗鼓”的抒情。但是,张海荣诗歌中语象的“遮遮掩掩”,并不代表诗歌本身语境的包容力会受到冲击。这里的“遮遮掩掩”,恰巧是诗人以简隽之言阐释他对历史的洞察。


青灯

打开久锁的柴扉便看见
一只青灯孤凸地端放在鸡窝顶上
这不应该是它应该所处的位置
二叔走后分明没有人再来过这里
是粗心的主丧没有把这盏长明灯
给二叔带走
还是二叔生前就把它搁在这里
要神示给后人些什么
朗朗晴空需要一盏青灯吗


空空的院子需要一盏青灯吗
打开破败的门扉之人
需要一盏青灯吗


《青灯》是诗集第二部分中“人物·印象”里组诗《有关二叔》中的一首。在我看来,《社员有块自留地》《血疙瘩》《二泉映月》《丧事印象》《二叔的遗产》这几首放到一起已经是很完整的组诗了。张海荣的《青灯》细细读来同样有此意味,尤其放到《有关二叔》这首组诗中,不免让人思索想像作者在它背后藏起来的种种情愫。


与春天有关的一个情节

春雪终于压断了树枝
树枝已经发青
有些已经吐出花蕾
想起童年的狂野与幸福
将枝丫抽去筋骨
将树皮制成哨子
这是春天最强烈的情节
与命运较量了半生之后
始又想回到童年
回到袅袅青烟点缀的家乡


诗集的第三部分是“记忆·乡愁”,其中有首诗叫《与春天有关的一个情节》,读起来很像一支民谣。一说民谣,我读大学时,不少同学觉得民谣不能与诗相提并论。在我看来,现当代诗人应该算是一部分别有才情的民谣词作者。


张海荣写的《与春天有关的一个情节》,要是谱个曲子,兴许也是一首动听的晋地民谣。


最后,张海荣诗中所言“不要对生活说失望/不要说未到达你梦中的地方/你希冀的/早已超越了当初”,为整本集子做了个大气的“回锋收笔”,又似乎是为他自己的诗意人生,树起了新的“航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