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母"的由來

木匠師傅使用的“墨斗子",其一端栓著一個金屬的錐狀物,你知道它的名稱嗎?

傳說,魯班末了又收了一個愛徒,不僅聰明好學,還善解人意。時間長了,他發現師母每天忙於家務,閒暇之時還要幫助師傅扯繩放線甚是辛苦。於是他想,要是有一個能替師母放線的東西就好了。

經過細心琢磨,終於有一天想出辦法了。他找來一根小鐵棍兒,按照自己設計的長度,取其一節在石頭上打磨,將一頭磨成錐子狀,另一端煨成一圓圈。然後將此物拴在“墨斗″一端的墨線上。即墨斗外面的那頭兒,這樣便於伸拉。使用時,將其插在木頭的一端,師傅就可以自己放線了。這樣就把師母替換下來,免去過度勞作之苦。

過了幾曰,小徒弟問師縛,此物使用如何,師縛很滿意,讚道“這個小物件甚是好用。"小徒弟接著說“此物無名,煩勞師傅給起個名字。″魯班稍加思索,說道“就叫它‘替母.好了。″從此,墨斗一端的這個酷似鐵錐子的小物件,便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稱。

(據蔡福俊口述加以整理)。

九穗嘉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