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如今,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勤洗手的衛生習慣。自2009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確定了官方推薦的洗手方法。這是一個由11步組成的過程,如果一切順利,只需42.5秒。世衛組織沿用了一種古老的做法,那就是來自匈牙利的醫生伊格納茲·塞梅爾維斯,他在19世紀第一個發現了洗手的科學價值。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匈牙利醫生塞梅爾維斯


在做出這個偉大發現之前,長期以來,塞梅爾維斯一直被一個醫學難題所困擾。那就是許多懷孕的婦女在分娩後會無故死亡,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原因,為此感到十分沮喪。儘管當時大多數婦女都在家分娩,但那些因貧困、私生子或產科併發症而不得不住院的婦女,將會面臨高達25% - 30%的死亡率。一些人認為是由過度擁擠、通風不良、泌乳或瘴氣引起了感染。但塞梅爾維斯不以為然,他不顧主任的強烈反對,繼續調查病因。當時主任和其他醫生一樣,接受了這種疾病無法預防的觀點。

當塞梅爾維斯的一位同事也死於“產褥熱”時,他清醒地意識到,這種病並不是只發生在那些生過孩子的婦女身上,而是可以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於是他立即推出強制洗手的規定。他命令學生在每次為病人做檢查之前,要用氯化石灰溶液洗手。結果洗手的措施很快見到了成效。在洗手之後進行的手術中,死亡率從18.27%驟然下降到了1.27%。維也納的年輕醫生們認識到了塞梅爾維斯的這一發現的重要性,並以實際行動給予他一切可能的幫助。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塞梅爾維斯紀念碑

但是塞梅爾維斯的觀察結果與當時既定的醫學觀點相沖突,他的建議並沒有被醫學界所接受。塞梅爾維斯無法為他的發現提供可接受的科學解釋,一些醫生對醫生應該洗手的建議感到生氣,並因此而嘲笑他。1865年,有傳言說,直言不諱的塞梅爾維斯精神日益崩潰,他的同事背叛了他,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僅僅14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47歲。

為了宣傳洗手的重要性,20世紀的醫務人員曾製作了許多種輕鬆幽默的海報進行推廣。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將洗手描述為“自己動手接種疫苗”。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荷蘭:用紙擦手很好,但是用水洗手更好。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蘇聯:髒手意味著麻煩。為了不生病,要有教養:吃飯前,用肥皂洗手!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蘇聯:髒手是感染的源泉。工作之後和吃飯之前要先洗手。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英國:假日的健康,取決於假日的衛生。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美國:細菌討厭肥皂和水。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美國:在用手接觸眼睛之前,先洗手。


150年前:他發現了洗手的價值,卻因不被人們接受而精神錯亂

美國:要常洗手。


最後,問題來了——你現在養成了良好的洗手的習慣了嗎?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從今天開始吧!(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