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縣“國字號”山地蠶豆鼓起農民錢袋子

在富源,說起走出省門邁入“國字號”殿堂的產業,人們往往只會想到魔芋、煤炭、大河烏豬這“一綠二黑”三大產業,其實,富源還有一個“國字號”產業,那就是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發展,暢銷省內外的10萬畝山地大粒蠶豆,這一高原特色產業已經鼓起了全縣農民的錢袋子,讓他們脫貧致富的底氣越足、信心越強、希望越豐滿。

富源縣“國字號”山地蠶豆鼓起農民錢袋子

富源縣域內立體氣候突出,光、熱、水、土等條件較好,具有山地蠶豆種植優越的自然資源優勢,富源已有幾百年的蠶豆種植歷史。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幫助下,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的指導和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曲靖綜合試驗站的技術支撐下,富源山地蠶豆種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20年全縣完成山地蠶豆種植10萬畝,預計可實現產量2萬噸、產值9000萬元,山地蠶豆已經在富源縣的小春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擔當了農民增收的主角。

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豌豆育種崗位科學家、何玉華研究員:雲南省是在全國的蠶豆生產面積上是最大的一個省。尤其是近年來這個地位高原蠶豆發展的非常迅速。最近這些年,尤其是像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的科研依據,產業系列的技術支撐下面我們在曲靖市做好試驗站的示範縣富源縣這裡做了一系列新品種的推廣和示範。現在看起來效果非常好,因為從2016年到現在整個蠶豆產業看起來面積上已經有了將近百分之百的增長。2016年左右的時候蠶豆的面積有六萬畝左右,現在到了2020年,已經有了將近十萬畝的樣子,產量將近兩萬噸。應該說蠶豆對富源縣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帶動促進的作用。

富源縣作為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曲靖綜合試驗站示範縣,在蠶豆栽培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集成,改過去的蠶豆撒播為小墒點播、開溝起壟後點播等規範化種植,降低了蠶豆種植的畝用種量,增加了畝產量,全縣蠶豆種植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近年來,富源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藉助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曲靖綜合試驗站平臺,加速蠶豆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力度,先後從雲南省農科院、大理州等地引進了大批大粒型蠶豆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推廣種植,現在蠶豆新品種已佔播種面積的90%以上,通過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蠶豆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收益逐年攀升,產業漸成規模。

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豌豆育種崗位科學家、何玉華研究員:蠶豆作物本身他對生態土壤培育有非常好的效果,每畝的固氮,種一畝的蠶豆可以得到的對土壤中的固氮回饋可以到17公斤的水平,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對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可持續健康綠色的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作為蠶豆近些年在富源縣的發展不單是在生態土壤的培育,更多的是它在有些經濟效益上有了非常好的體現。除了蠶豆作物本身它有它的副產品,比如豆杆的利用,可以發展富源縣當特色產業比如說大河的烏豬作為飼料來說是非常好的。

據營上鎮都格村委會副主任耿紅良介紹,我們都格村從2017年在富源縣農業農村局的牽頭下在我們這裡調研山地蠶豆示範種植,當時是全覆蓋,所有的農戶包含我們的建檔立卡戶,17年搞了之後效果比較明顯,比較好。到18年我們農業農村局的去提供調研山地蠶豆優良品種給我們的建檔立卡戶種植通過這種種植,這種帶動,我們的農戶可以說通過這兩年的種植從他們的收入他們肯定了,這種品種確實在我們這個地方比較適合,很多農戶過去不種的現在都種了,甚至過去種小麥豌豆他都改來種蠶豆。蠶豆的收成算下來就比豌豆和小麥高一些成本又低。蠶豆葉,蠶豆杆對我們搞養殖飼養也好利用。

富源縣“國字號”山地蠶豆鼓起農民錢袋子

富源縣種植的山地蠶豆不但能改良土壤結構,還能讓種植戶快速增收,這一綠色無公害的短平快高原特色產業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受到了農戶的歡迎。我們都格這個地方的農戶通過推廣, 面積逐步擴大從過去的1000畝左右發展到現在已經快接近2000畝種植面積,每畝農戶除去成本收入平均在500左右,像去年我們的建檔立卡戶就是全覆蓋,每戶平均種植兩畝左右。所以高原山地蠶豆的推廣使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增收達到1000元左右,我覺得這樣一個產業,我們應該把它繼續發展,繼續搞好。能夠為我們村脫貧致富培育為一個好的產業。

營上鎮都格村委會都格村村民農戶高紅穩說,在我們這裡,我們種蠶豆算下來每畝可以有八九百的收益,以前種小麥只有三四百,所以說種蠶豆還是比較划算。

蠶豆是富源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小春作物種植中,種植面積僅次於油菜,位居第二。再加富源蠶豆種植區域無工業汙染,屬於典型的綠色食品,而且生產的蠶豆粒大籽飽、質佳色亮、皮薄易熟、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目前主要用於鮮籽粒就地出售和幹豆外銷,部分也作炒豆出售,因而受到了銷售商的熱捧,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耿紅良說,我村種這個山地高原蠶豆,籽粒飽滿而且比我們過去種的老品種的籽粒大一些,產量也高。每到收割的季節,四面八方的車輛都會來到村子裡,用小喇叭喊要收購我們地方的蠶豆。還有我們地方的蠶豆拿到市場上去賣種那個價格就高了,可以賣到6至7塊錢一公斤。收割季節上市的時候,可以賣4至4塊5,根據蠶豆的品質。其他地方買蠶豆種,只要問到是都格或者是我們對面小格基這兩個村裡面的,農戶就比較喜歡買這兩個地方的種子去種。

富源縣“國字號”山地蠶豆鼓起農民錢袋子

富源縣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模種植、集中連片”的發展思路,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把山地蠶豆產業列入富源九大高原特色農業來發展,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支撐下,加強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集成蠶豆高效栽培技術,重點推廣鮮食蠶豆種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冷鏈物流和深加工,提高蠶豆產品附加值。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將進行重點扶持,擴大種植覆蓋區域,將在大河、營上、竹園等鄉鎮建設10萬畝優質山地蠶豆生產基地,到2022年,全縣預計年均生產蠶豆2.2萬噸,實現種植業產值1.1億元。

富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君鴻介紹,富源山地蠶豆,這個產業十分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雲南綠色食品品牌這一戰略,縣委政府緊扣要加大對這一產業的投入支持力度,積極招商,引進產品,引進企業進行產品深加工,增加山地蠶豆的價值鏈。

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豌豆育種崗位科學家、何玉華研究員說道,我相信在咱們國家實用度體系的支撐下,富源縣,富源縣農業局富源縣相關的政府機構的支撐下,咱們富源縣的蠶豆將來會發展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好。(曹振宇 馬超 凌川雲 李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