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思辨錄(關於教育體制)

輔導女兒作業,一道選擇題,女兒不會做,卻做出了選擇。

我(和顏悅色):你根本都不會,為什麼還能選出答案呢?

女兒(一臉人畜無害):蒙的、猜的唄。

我:不會就是不會,不會的題,在家可以問爸爸,在學校可以問老師、問同學,為什麼要蒙呢?

女兒:從上小學,各科老師就告訴我們,考試不會的題不能空,特別是選擇題,填上可能就對了呢,但是不填一定不會得分。你不填,不是傻嗎?

我:爸爸上學時,老師也都這麼說;爸爸當老師時,也這麼要求學生。爸爸也是剛想到這個問題,咱倆討論一下,你看爸爸說得是不是有道理。不是針對你,是針對這種教育現象。

明明不會做的題,卻非得填上答案;明明不知道、不瞭解的東西,非得蒙個結果。本質上,算不算不誠實?算不算撒謊?嚴重一點說,算不算欺騙?欺騙老師,欺騙自己,欺騙卷子?

女兒:(思考了一小會兒)按照你這個邏輯,我認為本質上算吧。但是,爸爸,如果你是卷子,你難道不喜歡所有的空都填滿嗎,你難道喜歡學生都交白卷嗎?

我:(有點意外)你說得還真有道理,又有詩意,你這是讓爸爸換位思考唄。爸爸換位一下啊。一般的卷子,也許真的都喜歡被填滿。但如果爸爸是卷子,爸爸還是更喜歡真正懂我的人,真正理解我、明白我心的人。就是說,如果你做的是對的,我當然喜歡;如果你根本不懂我,卻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蒙我、逢迎我,甚至不擇手段欺騙我,換做你,你會喜歡嗎?

女兒:爸爸,你這麼說還真有道理,如果真是那樣,我是卷子我也不喜歡。不過,那你考試的時候,蒙不蒙呢?

我:實事求是地說,爸爸考試時也有不會做瞎蒙的時候。但是,從內心裡,爸爸真的很不贊同。爸爸一直認為,學習、求知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絕不能用自己都不明白的道理、答案來糊弄自己。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教學體制、考試命題方式能夠改變。在改變之前,爸爸也很無奈。作為學生,平時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問爸爸、問老師、問同學,絕不能靠蒙,自己欺騙自己。

對話告一段落。啟示和反思:

1.求學的過程,應該是追求真理的過程,來不得投機取巧,來不得半點虛假。不知何時,我們的教育,竟變得如此功利,可怕的是,這種思維方式已成為每個學生的潛意識,成為理所應當,我們都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

2.選擇題是引進和西化的結果,主要便於閱卷、特別是機讀,弊端確實很明顯,給了考生更多蒙的空間,經常現諸報端的學術不端是不是由此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