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文|石頭小姐

3月20日,由大鵬 、柳巖主演的電影《大贏家》,在頭條免費上線。

看完確實有被驚豔到,感覺他們開始不一樣了。從《煎餅俠》到《縫紉機樂隊》到《受益人》,再到今天的《大贏家》,大棚和柳巖這對黃金搭檔,一起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雨,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他們懷揣著相同的夢想,用努力演繹了一個小人物逆襲的傳奇故事。

一路闖蕩江湖,幾千歲月沉澱;不是沒有疼痛,只是認真到底。這部影片更像是大鵬和柳巖真實的內心寫照,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影片圍繞兩個字“嚴謹”展開,採用“幽默+反差”的表現形式,講述了一個執拗認真的銀行職員嚴謹,在一次與警方合作的搶劫演習活動中,被選中飾演“窮兇極惡”的劫匪,大家都想應付了事快速結束,但是由於嚴謹過於認真,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誇張搞笑的包裝下,並不缺乏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影片中的每個角色,在現實中都能夠找到相對應的人物,甚至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在笑過之後,很容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1.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

影片開頭相當乾淨利索。在四分鐘內,就生動的刻畫出了主角嚴謹認真固執的人物形象。嚴謹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人,領導不喜歡,同事排擠,就連在家裡的存在感都很低。

在銀行與警察聯合舉辦的一場“搶劫演習”活動中,卻讓我看到了真實的人性。嚴謹被選中扮演劫匪,所有的人都沒有當回事兒,只想儘快結束下班回家,但是,嚴謹很認真的做了準備。

當在飯桌上嚴謹告訴家人,“我要搶劫銀行”。他的父親告訴他,“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的,所以你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

父親鼓勵兒子搶銀行還要珍惜機會,看似是一個很無厘頭的笑點,其實也是人生的一個至理名言,對於普通人來說,機會真的是至關重要的。嚴謹人到中年,沒有結婚,事業一般,就這樣一樣普通的男人並沒有消極,依然保持著一份真實,這是非常可貴的。也是現在人經過社會大染缸後所缺少的。

大鵬和柳巖一定對這句話有深刻的感悟。大鵬工商管理專業出身,因為對影視圈懷揣理想和希望,在沒有專業,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情況下,從影視圈最低層開始,一步步爬了上來。從一個無人問津的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到靠才華出位的脫口秀主持人,再到依靠表演正式進軍影視圈,最後成為拿過“最佳新人導演獎”的導演,一切都源於在機會面前,勇於克服困難的精身。

同樣的,柳巖學護理專業的,畢業後在廣州做了多年的護士,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主持人選秀出道。曾為了爭取到一個主持的機會,就住在公司附近,以便等待出現空缺,可以第一時間補上去。在我的印象裡,她一直都是一個超級珍惜每一次機會的人。

小人物的逆襲,往往就是從一個個看似不重要的機會開始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製造困難,是唯一的方法。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2.凡事,就怕認真

在演習開始前,大家都沒有認真,所有的人都抱著應付了事兒的心態。銀行員工提前就對客戶說了,“今天我們要早下班,”警察打電話說“演習嘛,能有什麼事”,就足以看出大家無所謂的態度。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馬馬虎虎及格就可以了”,“差不多就行了,你幹嘛那麼認真呢”,“多做點,會多給你錢嗎”,是不是有非常熟悉的感覺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每件事兒都會做,但又總感覺差點什麼。

嚴謹屬於這個社會中極個別的人,所以個別的人很容易遭到集體的排斥。在行動開始前,他制定了嚴格的執行流程,從排隊、取號開始,但是這個過程執行的並不順利,所有的人都在提醒他速戰速決,並沒有人配合他。這時嚴謹就和其他所有的角色形成了反差對比,加劇了故事的矛盾衝突。

正是由於前面一個又一個矛盾衝突的鋪墊,更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格外嚴謹的主人公形象。最後矛盾升級的高潮點在,銀行行長按捺不住了,穿上嚴謹的衣服替他投降了,想要儘快結束這場演習,以便向領導彙報。

當銀行行長宣佈演習結束時,嚴謹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強忍著眼裡的淚水。觀眾甚至都能感受到,做事認真,在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後,被人推翻那一刻的心情。直到最後有一個小孩站起來說,“被打死的是那個行長嘛,嚴謹沒有死。”

大家都開始說出真話,曾經反對他認真的人都站出來支持他。表面上這是嚴謹的勝利,實際上是認真的勝利。“凡事,就怕認真。”

正如最初的柳巖,用最大膽的性感標籤出圈,直到在《受益人》中出演了一個心酸的網紅,也有幾分驚豔的表現,這次憑藉紮實的演技再次讓我刮目相看。不知不覺,柳巖出道已經近二十年了。但仔細想想,柳巖好像並沒有爆紅過。

但是,她在越來越認真的做自己,如今在抖音也擁有了兩千多萬粉絲,下面評論裡好評如潮。這也證實了姑娘的認真和努力,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3.有“豬腦子”,才能走到最後

整個演習過程中也是笑料百出,並且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扮演人質的人因為被關時間太長,於是就叫了外賣火鍋,然而在門口等待演習結束的銀行行長,早已等不及了,柳巖還在不停的點菜,“豬腦子,三份”。

“豬腦子”在這裡出現,總感覺有特殊的寓意。這個更像是大鵬借電影發洩自己的一種情緒,在職場被排擠、打壓,在家庭中不被理解、信任,社會中的大多數,總喜歡站在上帝的視角來評判一個人,總覺得不按照大多數做事兒的人,就長著一顆“豬腦子”。

阿里巴巴的馬雲,在成功之前也曾經被人看不起和嘲笑過,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俞敏洪考了三次才考到北京大學,在沒考上之前,大多數人都不能夠理解這種行為;大鵬在拍電影之前,也沒有少遭受過排擠和壓力。大家總認為這些過於執著和偏執的人,有一顆“豬腦子”,大鵬就在電影裡進行了回擊,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啊。

在現實生活中發現,能夠成功的往往是這些,被多數人說是“豬腦子”的人。“豬腦子”的人往往反應遲鈍,在沒有達到目標之前,他們聽不到路人的評價和說辭,只管在心中堅定目標,並且朝著目標一根筋的前進,往往這些人最後都能夠成功。

《大贏家》: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是“豬腦子”

結尾:

在《僅三天可見》裡,柳巖對主持人說:

“我不是公主,我生來就是平民。沒什麼特點。”柳巖對自己的評價就像《大贏家》裡的嚴謹,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但這並不意味小人物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大成功。只不過在通往終點的路上,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執著且堅定的堅持和努力。

認真的人,最後都會是大贏家。

大鵬是,柳巖也是。

希望你也是。


作者介紹:石頭小姐,文藝女青年,自由撰稿人。嚮往詩和遠方,不捨愛與自由。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點贊、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