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3月22日,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朋友圈裡寫下這樣一句話——“感謝武漢人民,我們回家了,明年再來看櫻花。”當天,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啟程返回上海。


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截至3月19日零時,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332人,其中(危)重患者237人,治癒出院總人數278人。陳爾真說:“我們的治癒率高達83.7%,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用規範保障戰鬥力


“我率領的是一支混編團隊,如何統一軍心?這是我帶隊到達武漢時首先考慮的問題。”1月28日,陳爾真帶領來自上海市40家市、區級醫院的148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他們分別來自呼吸、感染、急診、重症醫學、中醫、精神醫學、院感防控等專業。1月30日起接管武漢市第三醫院三個病區,其中重症病區2個,重症監護病區(ICU)1個,共有床位141張。


“要讓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第三批醫療隊有62名正式黨員,陳爾真在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組織,設一個黨總支部,下設四個支部,充分發揮好黨支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戰鬥堡壘作用,恪盡職守、迎難而上。擔任黨總支部書記的陳爾真下定決心:“要在最艱苦的時候發揮出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剛到達武漢,陳爾真就召集各部門負責人開會,把148人分成醫療組、護理組、後勤保障組、質控組、檢驗組、院感組、心理疏導組、宣傳組8個小組,任命各小組組長,建立了醫療隊管理制度和隊員守則。


“建章立制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如何貫徹執行。”陳爾真帶領團隊根據戰時狀態的需要,制定了戰時醫療管理核心制度。同時,他帶領醫療隊管理團隊與武漢市第三醫院共同建立每日例會制度,及時解決每天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優化管理流程,根據國家最新版診療指南,制定診療規範與各種預案,真正形成合力,共同投入到戰鬥中來。


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作為領隊,說起隊員的安全問題,陳爾真的心時刻都是懸著的。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和戰鬥力,陳爾真的秘訣是——規範。院感組專門負責設計院感流程與規範,監督醫務人員安全防護;質控組建立了特殊時期的醫療質量監管體系,對每位患者的各項醫療救治措施進行監督,並不斷加強督查力度和整改落實。同時,醫療隊還不斷強化培訓,把患者安全和工作人員安全放在首位,促使全體醫務人員提高依從性、警惕性。“必須讓大家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安全才能有保障。”陳爾真說。


重症救治“一人一方案”


“剛來的時候,困難還是很多的。”陳爾真說,記得剛來時遇到一個患者,頭天晚上還好好的,第二天情況突然就急轉直下,這令他很糾結。問了一圈,原來是醫院氧氣站供應壓力不足,患者吸不上氧氣。最後,經過多方協調,三天三夜不停工,2月3日,兩個直徑五六米的大氧氣罐在醫院大樓外搭建起來。“供氧問題的解決,對降低死亡率起到了很大作用。”陳爾真說。


“及早干預是防止病情惡化成為重症、甚至死亡的關鍵。”陳爾真介紹,開始時候,大家都認為新冠病毒感染是單靶點,只攻擊呼吸系統,尤其是肺。但隨著對病情的認識不斷深入,發現新冠病毒不單單攻擊肺,還會攻擊心臟、腎臟、肝臟甚至消化道,導致這些臟器可能出現功能障礙乃至衰竭。絕大多數死亡患者,都是因為多臟器功能衰竭所致。


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醫療隊在不斷摸索中形成了一人一方案,實現了連續十多天零死亡。”陳爾真說,醫療隊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參照國家指南和專家共識,一直致力於加強甄別普通型患者轉變為危重患者的危險因素,努力使治療窗口前移,並通過一系列舉措提早發現潛在的可能發展成危重型的風險因素。同時,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來說,則注重治療好轉拐點的出現,及時轉出ICU繼續治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建立常態應急儲備制度


55天的戰鬥,擔任領隊的陳爾真除了有諸多感慨,還有作為一名醫院管理者的深刻思考。


“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不應只是寫在紙面上,而是要通過平時不斷的嚴格演練,保持過硬的戰鬥力。”陳爾真說,“作為醫院來說,有必要常備一支緊急戰隊,擁有多學科實力,而且平時要加強演練和培訓,關鍵時候才能幹事、幹成事。”這是他回去後最想呼籲和推進的工作,也是這次抗擊疫情帶給他的啟發。陳爾真說,當國家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如果每家醫院都能有一支緊急戰隊,整建制接管會使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戰疫院長訪談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把“混編團隊”擰成一股繩


同時,陳爾真強調建立緊急物資儲備機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要有救治大量患者所需的醫療物資與人員儲備,時刻準備著應對突發事件。他建議,“考慮到物資有保質期,可以每年拿出20%的物資儲備用於演練,物資和戰鬥力問題就都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