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西安,碑林區街邊的傳統民居。】碑林區地處西安中心(東南),屬於城區。該區境於春秋時期設縣,為最早之建制縣。明清時期,今區境分屬於長安、萬年(咸寧)縣。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西安,碑林區街邊的報刊亭。】民國十六年(1927年),西安設市;次年,今區境歸屬西安。1954年,設立碑林區。碑林區區境跨越西安城牆,形成城外、城內二部分。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西安,臨潼區華清池。】華清池(湯泉宮、唐華清宮)倚山而築,宏大壯麗;唐朝時期形成規模。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康熙西巡時曾駐蹕(原華清宮)。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咸陽,乾縣傳統窯洞民居。】乾縣隸屬於咸陽市,距西安市六十公里。此地的窯洞民居,歷史源於建造乾陵時的工匠居所。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好疇縣。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咸陽,乾縣傳統窯洞民居。】唐朝貞觀二十一年,此地為上宜縣。民國二年(1913年),設立乾縣;後直接隸屬於陝西省府。1950年,乾縣隸屬於寶雞專區;後改屬咸陽。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咸陽,乾縣乾陵。】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去世後,武則天令韋待價(吏部尚書)修建乾陵;次年,李治下葬於此。此後,修建乾陵的工程持續,達二十餘年。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咸陽,乾縣乾陵。】武則天(武曌,624年-705年)去世後,其第三子李顯(唐中宗)將她葬入乾陵。建國後,1958年,曾經開始發掘乾陵工作,後被國務院通知阻止。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宋朝元佑二年(1087年),陝西官員呂大忠(藍田人,約1020年-1096年)將十三經等碑石移至城南,統一保管;形成了碑林的早期雛形。

關中舊影1981年,咸陽乾縣傳統窯洞、乾縣乾陵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咸陽,1981年。攝影:比爾·霍克》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