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 關注大小星球 和孩子一起成長 ◆···


前幾天,大小星球學習營裡的圓圓媽媽私信問星球君一個問題:


“同樣是學詩歌,為什麼有的孩子聽幾遍就會背了,但我們家孩子怎麼背都結結巴巴的?只能用聰明和笨來解釋嗎?”


星球君發現這個問題困擾的不僅僅是圓圓媽媽,還有很多家長為此而煩惱,於是邀請到大小星球的產品研發總監王海燕老師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海燕老師是北師大的漢語言文學+兒童心理學雙料專家,家裡還藏著一個語文小學霸,對於語文學習,她有很多心得會在之後跟大家分享。


我們把關於詩歌學習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和海燕老師的解答集結成了詩歌奇緣家長課,今天放出來的也是其中一課。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好教育是因材施教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擁有三千弟子的孔子老先生就曾經說過: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


兩個個性不同的學生向他請教同一個問題,說“先生,當我聽到一個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嗎?”


面對性格魯莽、爭強好勝的子路,孔子回答說:“不可以立刻去做,要先問問你的父親和兄長才行”;


而面對性格謙虛、猶豫不決的冉有,孔子卻鼓勵他說:“你聽到了就立刻去做吧!”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最佳範例。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家長要了解孩子獨特的能力特質


無論學習什麼,只有使用貼合每個孩子的氣質特徵和能力水平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充滿興趣,對自己始終保有信心和成就感,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學習詩歌,當然也要如此。


那小朋友學習詩歌,該怎樣量身定製、因材施教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自身的能力特質類型。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把人類的智力能力分為八大類,分別是: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空間能力、身體運動能力、音樂能力、人際社交能力、自我內省能力和自然探索能力。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我們每個人的智能體系都是由這八個部分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它們圍合起來,就像構成一隻木桶的八塊木板一樣。


以前,人們經常說“短板效應”,也就是一隻木桶最多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桶身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焦慮的為孩子安排補課,提高弱項,補足短板。


但是近幾年來,人們發現,與其勉為其難地讓孩子補足弱項,不如充分利用孩子的優勢智能,發揮特長,高效學習,這就是“長板效應”。


對於詩歌學習來說,我們也同樣可以仔細觀察自家孩子的特點,利用長板效應,發揮孩子的優勢智能,讓學習變得輕鬆愉快。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視覺型的孩子怎麼學?


第一種孩子屬於視覺發展優先的類型,空間能力是他們的長板。這類孩子通常喜歡畫畫和建構,對色彩、線條、物體的形狀很敏感,拼拼圖、搭積木是他們擅長的遊戲。去過一次的地方,他們都能牢牢記住,一件傢俱的位置改變了,他們也能很快發現。


對視覺優先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在聽完《詩歌奇緣》的文學課以後,和孩子一起來做個拆解,問一問孩子:這首詩裡都有哪些動物、植物、人物或者場景?這些東西有多高?有多大?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請他們為這首詩畫一幅畫,用橡皮泥捏出一幅手工作品,或者用積木搭建出詩歌描述的場景,然後再用小手指著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紹一下,古詩裡的每一句詩,分別是通過作品裡的哪個部分表現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詩句拆解和藝術再創造,視覺優先類型的孩子會把古詩詞轉換成圖像和圖形,進行理解和記憶,這種方式對於他們來說,駕輕就熟,學起來充滿樂趣,成就感滿滿。


在《詩歌奇緣》的學習營裡,有的小學員竟然能每天畫一幅畫,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們一起來猜猜看——我畫的這幅畫,對應的是哪一首詩?這樣的遊戲超級有趣,就連學習營的家長們也常常猜得不亦樂乎。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聽覺型的孩子怎麼學?


第二種孩子屬於聽覺發展優先的類型,音樂能力和語言能力是他們的長板。這類孩子通常較早開口學話,模仿能力強,對各種聲音都很敏感,喜歡聽音樂、唱兒歌,對語音和音調有敏銳的感知力。


對聽覺優先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通過播放《詩歌奇緣》裡的原創歌曲和正音版的詩歌朗誦,讓孩子的耳朵時常得到浸潤,無論是一日三餐,室內遊戲還是上下學或者開車出門的路上,或者旅行的途中,都可以當作背景音樂來播放,用不了多久,你可能就會驚訝的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這些詩歌。


《詩歌奇緣》裡的原創歌曲,融合了25種中國傳統樂器和40種西方現代樂器,通過22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各種聲音場景的構建,把每一首古詩的意境高度還原出來。


《敕勒歌》裡你能聽到長風掠過原野,牛羊隱藏在密密的草叢中,以及草原獨有的表演形式——呼麥;而在《江南》這首詩的樂曲中,使用了船槳划動湖面的水聲來勾畫詩意,如果你仔細聽,就會發現就連划水的聲音都和音樂的節拍是完全同步吻合的。


詩歌奇緣-江南來自大小星球00:0002:42

這些音樂和聲音場景,會把孩子的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貫通起來,在孩子的大腦裡營造出無數活靈活現的場景畫面,引導孩子身臨其境,快速地理解詩歌、增強記憶。


在《詩歌奇緣》的學習營裡,有家長反饋,有的孩子只要聽到一首歌曲的前奏,就已經能夠迅速播報出這首詩的名字、背出整首古詩!這就是通過聽覺系統啟動記憶的範例。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動作發展優先型的孩子


第三種孩子呢,屬於動作發展優先型。他們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小小的身體裡隱藏著無限的能量。有一部分聽覺優先的孩子,不但音樂能力較強,還可能會配合優勢的“身體-運動能力”,他們對節奏、旋律有敏銳的感受力,聽到節奏鮮明的廣告歌、廣場舞就忍不住翩翩起舞。


對於這類孩子,家長可以在播放詩歌音樂的同時,和他們一起拍巴掌、點點頭、跺跺腳,跳個舞、玩律動操、做手指謠等遊戲。鼓勵孩子跟隨古詩的演唱或唸誦節奏,甚至發明屬於自己的吟誦節拍,這些都可以讓這類孩子更快地與詩歌建立鏈接,把每一首詩記得牢牢的!


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必須嚴肅認真,孩子動起來會分散注意力,甚至擔心好動的孩子有多動症,專注力不夠。只要達到了學習效果,適合自家孩子特質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在《詩歌奇緣》的學習營裡,我們邀請了專業的早教律動設計老師,為孩子們錄製了精巧有趣的詩歌手指謠、律動操來做示範,小朋友們一定要來試一試。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情感敏銳的孩子怎麼學?


第四種孩子呢,屬於情感敏銳的類型,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是他們的長板。這類孩子有的善於和人打交道,在小夥伴當中,通常擔任遊戲的發起者和協調者;還有的善解人意,能敏銳地體察到別人的情緒,加以安慰,他們會因為看到小朋友哭了而難過,也會因為聽到悲慘的故事而傷心。他們最喜歡玩的是“過家家、角色扮演”一類的遊戲。


對情感敏銳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在聽完《詩歌奇緣》的文學課以後,和孩子一起來聊一聊,問問孩子:這首詩裡寫到了什麼人?這個人開心嗎?難過嗎?或者,你覺得寫這首詩的詩人是什麼心情?為什麼有這種心情呢?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分配角色,演一演這首詩裡所發生的故事,每個角色會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有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呢?


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遊戲,情感敏銳的孩子會輕而易舉地理解古詩裡描寫的情節、表達的情緒,並且在未來自己遇到類似的情緒或場景時,能夠立刻摘取恰當的詩句,化為己用。由此,孩子對古詩詞的運用和遷移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有位《詩歌奇緣》的家長反饋說,有一次外面下雨了,孩子站在落地窗前,看見街上很多人都頂著小雨快速跑著躲雨,孩子立刻就說:哇!真是“路上行人慾斷魂”呀!這位小朋友,就是因為曾經扮演過《清明》這首詩的場景,所以一看到類似的畫面,立即激活了記憶,表現出超強的情緒同理心和詩句的遷移能力。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總結


學習詩歌,家長要通過對孩子的細緻觀察,選擇與孩子自身特質相契合的方法。視覺發展優先型、聽覺發展優先型、動作發展優先型以及情感敏銳型的孩子,他們的智能發展優勢領域都是不一樣的,家長們不需要敦促孩子向別人看齊,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聽聽就背會了,你怎麼就不能?”或者“看別人家的孩子能畫出那麼多漂亮的詩歌畫,咱們也來打卡畫畫吧!”。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使用最適合自家孩子的策略來學習詩歌,這樣才能夠投其所好,讓孩子勝任愉快,事半功倍。


最後,我還想說,我們以上所說的多元智能體系,每個孩子不會只擁有其中的某一項能力,而是會將多種能力,按照不同的優勢比重融於一身,形成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家長作為世界上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人,可以從這些不同的學習方法中進行甄選和組合,為孩子量身定製出一套最恰當的學習方法。這套學習方法,不僅僅適用於詩歌,還完全可以延展到孩子所有的學習和探索之中呢。


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難怪孩子語文越學越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