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獨家】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運行情況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積極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

2019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19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展現出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

【獨家】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19年8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國務院關於2019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等專項報告。攝影/李小健

經濟增速“穩”了 居民收入“進”了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作報告時表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我國經濟仍保持穩中有進,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3%,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低社保費率、設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減稅降費措施全面實施,2019年上半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經濟增速,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

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需求結構逐步改善

AI智能機器人、5G手機、無人駕駛汽車⋯⋯科技創新的發展和引領,使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湧現。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投資增長10.4%,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2.6%。

產業結構的改善,離不開科技支撐和新興產業引領作用。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深化,“雙創”對擴大就業、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壯大新動能、增強競爭力的積極效應加快顯現。同時,需求結構也逐步改善,國內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報告顯示,內需對2019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3%,服務消費佔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49.4%。

三大攻堅戰取得新進展 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聚焦重點難點,鞏固“兩不愁”成效,加大解決“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力度,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建立鞏固脫貧、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又有一批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重點領域風險防範方面取得新進展。印發實施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持續開展金融亂象整治。有效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分類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推動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制。

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方面,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2019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7%,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2.4%。與會人員紛紛為環境的改善點贊,“天也藍了,水也清了”。

“成績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分組審議時表示,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保護產業鏈完整,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堅戰,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張鈺釵、李小健)

編校:王嶺、楊菲菲、侯朝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