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憲法精神 助力“一優兩高”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法治青海的基礎支撐,也是新時代推進發展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就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此次憲法修改,賦予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確立了新時代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憲法第1 條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充分認識到,發展改革工作關係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發展改革工作的領導,為全面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厚植憲法根基。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真正把全面依法治國落到實處,帶頭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運用憲法,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就要堅定扛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責任。憲法序言提出“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到青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更加繁重,這就要求我們紮紮實實推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要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改革發展部門,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持續謀劃和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充分激活民間投資,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有力支撐經濟增長。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同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切實提升“放管服”水平,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就要牢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憲法總綱中提到“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體育事業、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發展改革工作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大部分財力投向民生事業,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全面促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現階段重點打好脫貧攻堅戰,探索建立特殊類型貧困家庭長效脫貧解困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同時,還要瞄準創造更具品質的生活,順應人民群眾需求不斷升級和個性化、多樣化新趨勢,促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服務保障。堅持消費引領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供給與新型消費相結合,促進家庭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使人民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便捷、舒心舒暢,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就要加強生態生態文明建設。憲法總綱中提到“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指引和有力法治保障。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生態立省、生態強省是我們的既定戰略,發展改革工作必須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堅持頂層設計、先行先試,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同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紮實推進“五大生態板塊”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計劃,推進廁所革命,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生態優先要求切實轉化為各族人民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就要自覺接受廣泛監督。憲法規定“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發展改革部門作為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肩負經濟調控、規劃制定、項目審批、改革推進、價格監管等職責,要更加自覺地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履職盡責,著力打造依法行政、治理高效的工作部門。在工作中堅持依法行政,切實增強憲法意識,在憲法及其統領下的各項法律框架下開展行政工作,確保依法用權、為民用權、規範用權,深入推進法治機關建設,著力完善依法行政監督體系,切實提高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法治 化水 平,奮力 打造“陽 光發改”,確保發展改革各項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作者為省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