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完成前期“戰疫”使命

特約通訊員 朱沛炎

10天,籌建留觀病區。

20天,1300平方米,55間隔離病房。一個新的“戰時醫院”投入使用。

38天,累計收治發熱患者324人,確診病例23人,68名醫務人員無一感染。

3月12日,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小湯山”留觀病區送走了最後一批留觀病人。3月16日,“服役”了近40天的“小湯山”正式宣告進入休整期,至此完成了它“應收盡收,醫護無一感染”的前期“戰疫”使命。

集裝箱星夜馳援 10天搭起一座“醫院”

從1月22日報告首例確診到1月25日,合肥累計報告10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作為合肥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也是瑤海區唯一一家定點救治機構的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身負重任。“這是一場肩並肩、背靠背的‘戰疫’,我們必須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1月25日當天,該院緊急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籌建該院“小湯山”留觀病區。

1月26日,該院“小湯山”相關設計方案完成、設計圖紙交付,立即投入改建。該院根據“戰備”需要,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後勤部門和物流中心連續奮戰將原來的辦公區清空,按照院感流程和標準,增設隔斷,合理分區,完善設施,為疫情防控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2月4日,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共配置隔離病床25張。從圖紙交付到投入使用總共10天。

疫情發生後,前來該院發熱門診就診的人數激增。“小湯山留觀病區是醫療救治的主戰場之一,一定要做到應收盡收,寧願床等人,不能讓人等床。並且確保醫護零感染。”該院根據收治形勢研判,做出了增區的決定。

“星夜馳援,加建二期!”2月13日晚,大吊車拉來了集裝箱,在一期兩側一字排開,二期留觀病房拼裝成型。1300平方米,55間獨立病房。一個能充分滿足“戰備需要”的“戰時醫院”就這樣建設完成。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省市、區領導及專家多次赴該院調研、指導、督查疫情防控工作,實地察看“小湯山”隔離留觀病房,一致認為:醫院政治站位高、工作機制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得力”;“小湯山”的建設具有戰略性的眼光,既做好最長遠的打算,又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 68人攥成拳頭力量

“我有經驗,讓我去!”“我還年輕,我請戰!”接到醫務處的“小湯山”召集令,該院醫護人員踴躍報名,衝得上去,豁得出來,迅速攥成拳頭力量,向疫情發起衝鋒。

蔡文君是該院急診科護士長,該院“小湯山”建成後,她第一時間帶領科室人員寫下請戰書。之後,包括蔡文君在內的30名醫護人員成為了“小湯山”留觀病區第一批醫護人員。他們在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注意緩解留觀患者的焦慮情緒,帶領護理人員開展“勤走動、勤溝通、多傾聽”的工作法,在最短時間內拉近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據悉,該院此次共有315名醫護人員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其中留觀病區68人,隔離病區87人。疫情發生後,他們站到了最前線,如同一顆顆定盤星,共同守護著患者的生命安全。

該院介入血管疼痛科主任殷世武就是其中的一位。2月22日,一女子因發熱一天至該院發熱門診就診,新冠肺炎咽拭子採樣後,被收住“小湯山”留觀病區。入住沒多久,李女士下腹部突然陣發性腹痛,因自訴懷孕40天,殷世武憑藉經驗立即判斷,可能為宮外孕破裂。隨即啟動新冠肺炎期間急診應急措施,立即準備手術。經過緊急救治後,患者轉危為安。“當時病人血壓下降特別快,接近休克,如果慢了一步,後果都不堪設想。好在,我們有著高水準的團隊和一系列流程操作預案。”殷世武說。

親臨“險”境38天 不勝不歸

疫情形勢不斷髮生變化,瑤海區的“高風險”地位一直居高不下,這對該院打贏疫情“殲滅戰”是個不小的挑戰。該院發熱門診最高達到320人次/天,“小湯山”留觀病區一天共分4個班次,每一班次共有5位醫護人員,每人工作時長6~8小時。醫生平均每天核酸檢測數量近10次,每一次採樣都如同“親臨險境”。

李賀是該院廣德路院區發熱門診的負責人,此次進駐該院“小湯山”,他曾一天為25個病人進行了採樣。由於這項工作需要直接面對病人口腔,稍有不慎就可能沾染上“狡猾”的病毒。每次取樣,李賀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N95口罩、護目鏡和橡膠手套,可這難免造成行動不便、視線受阻,使採樣這個精細活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準確取得標本,他必須離病人近一點、再近一點。

在這場抗擊疫情阻擊戰中,還有不少90後的醫護人員,第一次上前線,就接受著體力耐力的多重考驗,但他們沒有一個畏懼退縮。“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留觀患者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可以平安出院!”“90”後護理小花王俊俠笑著說,“在‘小湯山’,我留下了青春最美的奮鬥印記。”

休艙不閉艙 隨時準備投入新的戰鬥

自2月4日收治第一例病人以來,該院“小湯山”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院醫務處副處長鬍傑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湯山”留觀病例從高峰期的日留觀30餘人降低到目前的6人次。根據疫情形勢,參照醫院門診量和留觀病人數下降的情況及合理調配醫療資源的需求,“小湯山”於3月16日正式進入休整期。”

“‘小湯山’休整後,我們會在醫院安排的醫護休息區休整待命,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徹底休息。”結束留觀病區工作任務的曹曉光醫生表示,從“小湯山”下來,大家的心情都是愉悅的,不過還沒有到可以完全放鬆的時候,這場戰“疫”還沒有完全結束,他們需要隨時準備接受新的任務。

該院副院長陳振飛介紹,醫院留觀病房共分為兩個病區,“小湯山”是留觀二病區,目前進入休整期,但休整不休息,休艙不閉艙。位於該院發熱門診的留觀一病區仍“在崗”正常接診。此外,該院各個環節的防疫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該院“小湯山”將隨時做好再次啟用準備。

(刊發於《醫院管理論壇報·現代護理》2020年3月24日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