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01

前段時間跟公司HR的同事Viki聊天,Viki提到一個心酸的職場現象——在公司很少能看到45歲以上的普通及中層員工,45歲以上的人要麼是公司的創始人,要麼是公司的VIP(指有強大資源或者與高層有緊密關係的人),再不就是公司高層。

仔細想了想自己工作的幾個公司,發現還真是。

“中年危機”這個詞彙在這幾年被媒體頻繁提到,甚至被網友調侃為“職場中一群最害怕失業的人”,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房貸、車貸,一旦被辭退,即使自身技術能力很強,也很難很快找到下家。

於是,我們經常在媒體報道中看到各種被辭退後不敢告訴家人,白天假裝去上班,躲在咖啡店裡找工作的中年人;還有因為承受不了業績壓力、生活重壓,放棄生命的中年人……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卻跟個人的努力程度無關,其中不乏一些很優秀的人,有很多資深技術人員,985畢業的碩士、博士等,比如在美國縱身一躍的浙大學霸的華裔臉書員工。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製造焦慮,而是為了分析這背後的原因,以及思考那些還沒經歷這些的人應該提前做哪些準備,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終將經歷這一階段。

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02

“45歲危機”並不特指45歲以上的人,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這個時間有可能會提前,甚至已經提前,在我看來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知識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現在興起的很多職業,大學裡並沒有對應的專業,比如產品經理、密室遊戲設計師等等,社會轉型期間的知識更新迭代速度越來越快

那些沒能及時更新自己知識庫的大齡勞動者就面臨著喪失就業機會的風險。

2) 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興起,造成人工勞動需求的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新技術一旦成熟,大量的只能做程序性工作的勞動者必將被替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比如高速收費員、超市服務人員都在慢慢減少。

社會經濟人工需求減少的同時,人才的供給量越來越大,隨著普及高等教育,流向社會的人才越來越多

毋庸置疑,與年紀大的中年人相比,這些人才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

3) 資本效率的需要

2019年,996的工作模式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企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資本為了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保持競爭力,這種壓榨性的工作模式會越來成為常態

相比之下,中年人精力不足、薪資相對較高、心氣高,導致“相對價值”低,自然容易被年輕人替換。

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03

人是地球上少有的能夠未雨綢繆的物種,當我們意識到以上的變化具有不可逆的趨勢後,應該提起十分的警惕,提早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髮展路徑,不讓自己落入悲慘的境地,哪怕你現在還是年輕人。

我認為整個規劃的前提是要保證自己可居其所、身體健康、有一定抵抗風險的資金流。

1) 儘早購自住型住房

如果你真的聽信諸多財務狀況遠高於你的公眾人物不買房的論調,那你未免太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於出身一般、父母幫不上忙、沒有資源的普通人來說,除非你是高精尖的技術專家、稀缺的國家級教授,最好還是在能力範圍內儘早購買自住型住房

房子能在你遭遇困境時不至於露宿街頭,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2) 提升教育的效率

追求進步,提升學歷無可厚非,但不要以提高學歷為藉口逃避現實。

特別是對於家境一般的同學來說,本科畢業後儘早到社會這所大學裡去歷練,去學習經驗,積累一身本領,讓自己財富的小雪球先滾起來,比什麼都強

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3) 隨著年齡增長,降低風險,增加可變現流動資產

年輕的朋友以風險投資博取較大的利益,在承受範圍內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年輕時獨身一人,沒有那麼多牽掛,人生也有無盡可能,冒點險也沒什麼。

但隨著年齡漸長,不要再幻想把房子賣掉,能通過股市大賺一把,除非你精通商業邏輯、金融財務,洞悉投資的本質,否則你會把全家的希望都葬送。

手頭留一些足夠家庭一兩年花銷的可變現流動資產,比如貨幣基金、銀行短期理財等等,以備不時之需。

4) 提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往“健康銀行”儲存“健康基金”

遵循現代科學的建議,儘早往自己的“健康銀行”儲存“健康基金”,早睡早起、不抽菸、定期鍛鍊、少吃不健康食物、增加穀物粗糧攝入等等。

身體的體能上去了,就能保持精力充沛的狀態,做事效率高,心情跟著也好起來,自然會吸引很多好運來到身邊。

很多事情提早做,改變生活習慣,花費的功夫不算多,但後期收益很大;如果放任自己隨心所欲,只能自食其果。

5) 在本職工作之餘,發展興趣愛好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後,人們不再需要做大量機械程序性的工作,創造性的工作卻無法被替代。

是時候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興趣愛好了,在工作之餘,通過鑽研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領域,說不定能讓自己找到獲得發展的第二曲線,收穫副業收入,為我們未來的人生提供多重保障。

這值得我們每個人花時間去思考。

職場中那些45歲以上的中年人去哪了?該如何預防45歲中年危機?

【紀年的任意門】文章均為原創,作者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熱愛閱讀。心理學鼻祖卡爾·榮格曾說過,改變一個人頭腦裡的“詞彙”,就可以提升他的財富,改善他的生活,甚至改變他的人生。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新的認知,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