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導語:

許多文學評論家會把嚴歌苓和李碧華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兩位作家都是我國十分出色的女性作家,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較為深入人心。然而,這兩位作家寫作手法、寫作風格,以及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相比之下,嚴歌苓比李碧華多了份冷靜和溫情,還有些不易察覺的細膩入微,而李碧華則比嚴歌苓多了份勇敢與莽撞,作品中還有曲折離奇的魔幻色彩。但是,在她們筆下的東方女性形象,或溫柔婉約,或堅韌果敢,或伶俐善變,都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一、閱讀體驗

1.閱讀李碧華的作品

當閱讀這兩位作家的作品的時候,心裡產生的感受和情感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讀李碧華的作品,那麼第一時間就可以感受到較為猛烈的衝擊,或許還帶著刺痛感。有的故事甚至夾雜著離奇、有悖常理的元素,讀來更為震撼人心。除此之外,李碧華的作品還有很強烈的熾熱感、燒灼感,讀到關鍵的地方,甚至還會喘不過氣來。在李碧華的作品中,有痛、有恨、有恐慌,也有哀傷,還有撲面而來的侵略感。

2.閱讀嚴歌苓的作品

閱讀李碧華的作品或許會感覺到有一隻手緊緊攥住自己的心,而閱讀嚴歌苓的作品就像是把揪緊了的心重新慢慢地撫平,溫情款款又很有分量。讀嚴歌苓的作品,是需要細細咂摸的,她的作品太細膩入微了,情節在一點點推進的過程中,感情也在一點點地累積。也許嚴歌苓的作品沒有李碧華作品中那樣的大起大落,總是通過平平淡淡的語言來進行敘事、描寫。但是,平淡卻不等同於寡味,平淡過後是無窮無盡的韻味。

二、 李碧華的《餃子》

1.《餃子》的風格

在我國的北方,有這樣的一句老話:"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也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通常還會帶有象徵或者是隱喻的含義。在汪曾祺的筆下,餃子是樸素清新的:"蔬菜極新鮮,只是蔥蒜皆缺辣味。我囑咐他們包餃子一定要有一點肥的"。在梁實秋的筆下:"餃子是自然脫俗的:餃子奇小,長僅寸許,餡子卻是黃魚韭黃,湯是清澈而濃的雞湯,表面上還漂著少許雞油"。

然而在李碧華的筆下,餃子卻是瑰奇詭異的:"精美的白瓷湯碗,湯清還泛麻油香,撒了韭黃末。餃子包得大小均勻,嚴嚴密密,心事重重。一個一個,浮在水面,晶瑩而粉嫩,像白裡透紅吹彈得破嬰兒的皮膚。"

《餃子》寫的就是這樣的短篇故事。這個故事離奇恐怖,充滿了李碧華獨特的風格。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文人寫食物不以為然,然而《餃子》卻不是這樣一部專寫美食的作品,它是以食物為寫作的載體,書寫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出了飲食男女之間情慾的紛亂複雜。

李碧華充分利用了這種奇情怪異的題材,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人世間的冷暖情愛化作一個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將自己的理解一一解剖出來,呈現給了每一個置身於故事或者是旁觀故事的人。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一:《餃子》劇照

2.《餃子》的內容

在《餃子》這個故事當中,有一個神奇且充滿了罪惡的地方,那就是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在那個餃子館裡,有一個六十歲卻皮膚滑嫩,年輕得令人錯愕的媚姨。她本來是在特殊時期的大夫,專門負責墮胎。媚姨在年輕的時候有一個男朋友,然而這個男朋友最後還是離她而去了。媚姨通過一些不太正當的勾當和手段,開了一家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她多年以胎兒為原料做鮮美餃子湯招待達官貴人。而故事就在這其中的貴人中展開了。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二: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

在某一天,過氣女星艾菁菁經過別人介紹來到了這個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起初,艾菁菁對這個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還是抱有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當她真正來到了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的時候,吃下了第一口用胎兒為原料包成的餃子之後,事情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最後甚至讓艾菁菁失去了理智。

艾菁菁原本是天真爛漫的女明星,然而在拍戲的時候遇到了後來的丈夫。艾菁菁便淡出了影視圈,全心全意地做起了豪門太太。可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艾菁菁也不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了,皺紋和衰老漸漸地爬上了她的臉龐。在這時候,艾菁菁的丈夫也不再愛她如故,反而流連於外面的花花草草。當發現了自己的丈夫已經出軌之後,艾菁菁急於恢復自己的青春和眉毛,冒險來到了這個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

艾菁菁一開始也是不敢嘗試的,但架不住媚姨的一再誘惑,只得吃了下去。果不其然,艾菁菁覺得的皮膚變得比之前光滑細嫩了。之後,艾菁菁便成為了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的常客。然而,在一次宴會上,艾菁菁的秘密被洩漏了。她渾身散發著腥味,怎麼洗都無法去除這一身的腥氣。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三:艾菁菁

在故事的結尾,媚姨的月媚閣私房菜餃子館被發現了,並且遭到了嚴厲的查封。然而,這一方法還掌握在艾菁菁的手裡。她通過私人醫生等各種關係打了第三者的孩子,並且把第三者懷胎五月的男孩滑去做成餃子。故事的結尾仍然充滿奇幻色彩,情理之中卻是在意料之外,令人難以置信又感慨萬千。

3. 《餃子》中的女性角色

看李碧華這類奇情,會感到過癮又心存恐悸。而這部短篇小說的主角媚姨和艾菁菁,都是情愛中的受害者。但是反過來,她們的做法又是以別人的痛苦為代價,而建立起來的。這樣的女性形象在文學作品中較為少見,這類的題材也是更為稀少。李碧華捕捉到這類獨特稀有的題材,並加以潤色,塑造出了許多個性鮮明、愛恨交加的人物形象。

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表層的奇情,更要明白她帶給我們的思考。當親情、愛情裡夾雜著背叛和紛亂的情慾,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李碧華在書中沒有給出答案,而生活中卻不會缺少這樣的話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每一個沒有經歷過的人都沒有能力去給出答案,真正的答案仍然藏在現實生活之中。

三、 李碧華的作品風格

1. 敘述方式

李碧華很少去完整地進行事無鉅細的描寫和敘述,而是在作品中進行跳躍式的敘述。這是李碧華獨特的敘述方式。這種敘述方式雖然不能在一開始就讓人明晰所有的細節,但是跳躍式的描寫和敘述,不僅給足了懸念和神秘感,讓讀者有了閱讀的興趣,而且留有很大的空間供讀者去進行想象和猜測。

2.作品風格

很多讀者喜歡李碧華的故事,是因為她的作品中充滿著奇情、詭譎、刺激等各種元素,而這些元素很難被運用到作品當中,李碧華卻做得十分出彩,並且充滿戲劇性。但李碧華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從不滿足於堆砌刺激人眼球的較為猛烈的元素,而是帶著深沉的反思和自省,與探索更深層次的人性與愛慾。

李碧華的作品在我看來,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頗有相同之處。都是運用志怪的方式,尋求一種獨特的道路,去探索人性,去塑造一個個或新鮮、或靈動的人物形象。而這些形象多帶有探索的性質,用奇情來反映現實,用魔幻來映照真相,用詭譎來塑造人物。這種較為奇特的作品風格,在我國的文學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四、 嚴歌苓的作品

1.《陸犯焉識》

嚴歌苓的作品《陸犯焉識》感動了許多讀者,其中的溫情是需要每一個讀者去細細咂摸的。《陸犯焉識》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海地區,書中夾雜著幾句方言,使得小說增色不少。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四:嚴歌苓

最令讀者感動的是在前半生的時光裡,陸焉識沒有意識到他是真心愛著妻子婉喻的。在文革時期,陸焉識被下放到了偏遠地區,在這漫長又難熬的流放時期,陸焉識慢慢意識到自己是深愛著妻子婉喻的。而妻子婉喻一直在家中默默地等待著他的歸來,但是,當陸焉識真正地回到了家中,婉喻卻老得認不出陸焉識了。在後半生的日子裡,陸焉識的愛盡數落在了婉喻的心裡。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五:婉喻

2.《陸犯焉識》與《扶桑》

《陸犯焉識》有時候讀著讀著,莫名其妙地會想到扶桑。扶桑是嚴歌苓在另一部文學作品《扶桑》中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扶桑的身份是妓女,她是被拐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而被迫成為了一個妓女。但是扶桑沒有選擇反抗,她那溫順的性格促使著她很快地接受了這一切,不喜也不怒,慢慢適應了這一切。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六:老年婉喻

按理說,一個嫻雅又端莊的好女人和妓女是不可以相像的。可扶桑和婉喻在我心裡實在是太像了,那溫和地可以消化一切罪孽的性格,秀美卻帶有歲月的苦痛的身體,永遠寬容和從容的態度,都太像了。所以暫且不談故事背後的歷史,也不談在她們身上發生的愛情,只是看看這兩個女人。

在讀《扶桑》之前,很多人對於歌妓舞女的認識應該停留在《金陵十三釵》里美豔妖嬈的玉墨上,或者起碼應該是"來找快活的時候,我們姐妹都是香香肉!"這樣的放蕩和尖利。可扶桑不一樣,她用她溫柔的笑臉、美麗的身體、豔麗的衣物以及她的三寸金蓮融化了各種各樣的男人,"她簡直柔順地像無形無狀的雲和霧,像雲和霧一樣包容著每一個戳向她的人,直到那些戳刺和利劍不再尖銳,不再讓她破碎,於是扶桑,一次又一次地癒合、完整"。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七:《扶桑》

當閱讀《扶桑》的時候,我真的心疼這個讓羞辱和苦難都失去含義的女人,心疼到最後,轉而開始恨她。恨她逆來順受,恨她的眼神總是存有寬恕和容忍,恨她即使遍體鱗傷也會有帶著微笑,恨她把巨大的苦難都變成了對她的成全。可這些也是扶桑的居高臨下,在她的世界裡,受難不該是羞辱的,受難有它的高貴和聖潔。

陸焉識在被流放的孤獨寂寞的無聊歲月中,對大起大落的前半生進行回顧和反思,才使他確定了內心對婉喻的深愛。大概是因為婉喻太靜了,靜到讓人無從察覺,靜到潤物細無聲地愛著陸焉識,靜到誰都無法捉摸到她的愛。而這樣的愛反倒讓人沒有負擔和自責感,婉喻安安靜靜地捧出自己的愛,陸焉識就安安穩穩地接受了。

3.婉喻和扶桑

婉喻和扶桑一樣受了許多苦難,婉喻的苦來自於焉識一開始的忽視和漠然,還有家中子女、長輩的壓榨和排擠。但是婉喻依然保持著溫婉的性格,在漫長歲月裡成為了她的底色。婉喻用她的愛去對抗生活的艱難和混亂不堪,將子女悉心拉扯大,然後在剩下的歲月裡一心一意地等著她的陸焉識。

文學作品中帶有獨特色彩的東方女性形象

圖八:陸焉識

總結

通過作品的對比,可以看到文學作品所塑造出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儘管各不相同,但其實都是現實世界的投影和映射。無論是媚姨,還是艾菁菁,又或是扶桑、婉喻,都帶著東方女人特有的個性。"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她們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參考文獻:

《餃子》李碧華

《扶桑》嚴歌苓

《陸犯焉識》嚴歌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