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焦距的祕密和重大誤區!


我們在權衡鏡頭的時候,有一個數字是最核心的,就是焦距


焦距和焦段一直是這麼多年來大家不斷探討的一個話題,但是什麼焦段好看,什麼焦段壓縮最感強烈,什麼焦段最適合掃街


另外還有中畫幅和大畫幅的等效焦段換算這些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焦段嗎,我們可能真的不太瞭解它,今天我們就來揭秘焦距的秘密


其實大家一直以來說的焦距,更多的是在說視⻆範圍,視⻆範圍是焦距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焦距越短視⻆範圍越大,所以我們一般就直接把視⻆範圍定義成焦距,其實這個也沒錯,而我們返回來單獨去看焦距這個東⻄,其實說的是焦平面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焦平面就是我們的cmos或者ccd這些感光元件的中心,透鏡中心說的就是我們鏡頭核心透鏡的中心點,學名叫光心的這個點,這個需要仔細說一下


現在的相機鏡頭是多鏡片組合的,但是實際上也是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分工工作的合體,所以具體到哪一個鏡片就不一定了,而我說的事也沒什麼關係 ,所以我在這也就不說那麼偏了,這兩個之間的距離是多少毫米 ,也就是咱們說的焦距是多少毫米,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那我們說說焦距會產生的影響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這兩個之間的距離是多少毫米,也就是咱們說的焦距是多少毫米,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那我們說說焦距會產生的影響


第一 焦距會產生透視,焦距越短 出現的球狀透視就越大,也就是咱們說的大廣⻆的這種變形,焦距越⻓ 出現的枕狀變形也就越大,但是這個相對比較微弱 並不明顯


第二 焦距會影響空間感,很常⻅很明確的一個現象就是,同樣的環境構圖一樣的情況下,焦距越短 相對空間距離就越大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比較近的背景之類的就會看起來和主體就比較遠,但是焦距越⻓ 背景就會看起來距離主體比較很近,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焦鏡頭的壓縮感,當然這些變形現在已經被很好的控制了,因為鏡頭裡面都有來控制變形的鏡片


第三鏡頭會影響景深,這個大家都知道,同樣光圈和距離的情況下焦距越⻓ 景深越淺


第四,這個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玩過大畫幅的朋友應該比較熟,焦距這個多少毫米的距離,是對焦到無限遠的時候 核心透鏡到焦平面的實際距離,所以當你對焦的時候 鏡片就需要前後移動,對焦距離越近,核心透鏡到焦平面的距離其實就越遠


像大畫幅這種相機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還有像瑪米亞 祿來這種皮腔對焦的中畫幅相機就是這樣,不管你什麼焦距的鏡頭 只要你能深的夠遠,也就是比焦距這個數字的距離更遠,那最近對焦距離就越近,這樣就都可以變成微距,這個和焦距關係意義並不大,但是因為這個數字和這件事也有關係所以我單獨說一下


那為什麼不把所有鏡頭都根據這個來做成微距呢,理論上是不難,但是做那麼⻓不要成本呀,做成那麼⻓很嚴重影響進光量,光圈小了你又不喜歡,賣那麼貴也沒人喜歡,而且話說回來 每個鏡頭都有微距,這個事真的也沒什麼意義,這幾個是焦距這個數字帶給我們最直觀的一個區別,但是還沒完我還要說一個聽起來沒什麼關係的概念,因為後面我要說一個更重要的事情


這個事情叫像場,簡單用個圖片說明一下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鏡頭成像不是方形的,因為鏡片是圓的 通光孔也是圓的 鏡頭也是圓的,所以實際成像也是圓的,照片是⻓方的那是因為cmos是⻓方形而已,最外面的白色圈,就是這個鏡頭的實際成像圈 也就是像場,裡面紅色的圈叫有效像場,因為邊緣一定會多多少少出現一點光學的衍射和過度,那部分質量非常差 完全不能用,所以才會有這個有效像場這種概念,這部分完美覆蓋全畫幅的感光區域,就可以讓我們充分利用整個鏡頭的像場,同樣道理,如果是中畫幅的鏡頭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成像圈是這樣的不過有效像場多了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中畫幅鏡頭可以支持移軸的接環,因為像場比較大,我們做一定程度上的移軸


那大畫幅更厲害了幾乎是這樣的


揭秘焦距的秘密和重大誤區!


這就是畫幅和像場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同一個焦距,各種畫幅拍出來的視⻆範圍完全不同的原因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關鍵的概念,也是我想說的重點的一個概念,叫換算係數 也叫等效焦距


每次說到中畫幅的鏡頭,就會聊起這個鏡頭等效焦距是多少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本身沒毛病,因為我們習慣了全畫幅的焦距給我們帶來的那種視覺感受,加上135畫幅的深度普及和工業化流程,所以我們一直默認用135全畫幅作成一個參考標準


比如同樣的焦距,我們使用中畫幅的時候因為畫幅增加,所以視⻆就會變得更大,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等效換算來讓我們重新來讓自己的腦子去適應,但是這個概念一直困擾了很多人,同時也會把很多人帶進一個誤區,這些是不經常使用中畫幅的人容易進入的一個誤區,其實大多使用中畫幅相機工作的人他們並不太關注所謂的等效焦距,反而更多的關注在中畫幅焦距本身還有關於像場相關的一些數據


因為焦距就是焦距,焦距在攝影上帶來的真的遠遠不止視⻆範圍那麼簡單,所以誤區其實就是焦距本身,我們換算過來的這個視⻆範圍其實根本和焦距無關,而且這裡面有一個東西你必須先搞清楚,我們換算過來的其實只是視⻆,而並非真正的焦距,等效焦距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更容易能理解,但是事實的焦距並沒有改變,另外中畫幅的鏡頭因為像場比較大,它的視⻆感受和透視感受真的和全畫幅完全不同


前幾天有人和我討論,哈蘇150mm的鏡頭等效焦距是多少,按照H6d100c的標準,換算過來大概也就是80多一點,然後他就特別滿意的覺得這是一個85頭 ,但是其實只是在取景和構圖上的感受而已然後又問我,80mm等效焦距呢,我說差不多45 47的樣子基本上就是50吧,他就又很滿意的覺得這是一個標頭


問題就來了,這種主觀的定義讓我們覺得找到了適合的焦段,視⻆範圍是可以說差不多,但是透視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因為很少有人真正能認識到,150mm的視角雖然可以和85差不多,但是鏡頭透視和空間透視完全還是150mm,換句話說 你覺得150mm是個85mm的人像頭,但實際上是一個類似85視⻆範圍,卻是150mm⻓焦透視的鏡頭


在一些膠片機上 中畫幅會更大,比如6X7的畫幅 120mm的視⻆幾乎就是標頭,但是透視呢 當然不是你想象的標頭的透視,40mm的超廣卻沒有那麼好的空間距離感,因為像這種事都是視⻆的區別而已


大畫幅更神奇,一百多毫米的超廣⻆聽說過嗎,但這就是現實,這些效果聽上去挺酷的,又有寬廣的視⻆ 又可以減少變形,但這是隻是視⻆區別,這個具體要看你需求沒有好和壞對和錯之分


當你覺得好像中畫幅50mm的等效焦距很類似全畫幅35mm,所以很適合街拍,真的用上了你才會發現和你想的真的完全不同,再加上中畫幅鏡頭的設計和全畫幅也不一樣,所以實際的透視和我們一般理解的那種全畫幅也不太相同,這就是很多人剛用中畫幅的時候感覺特別不習慣的一個特別重要原因,等效焦距這個概念真的不能亂用,因為你想象不到你用80mm的頭,有著50mm的視⻆ 卻又有類似⻓焦的透視和空間感,或者當你需要更大的透視 卻無法配合合適的鏡頭


所以說焦距其實只是一個物理距離,我們很容易把這個數字錯誤理解成視⻆⻆度,當然這也導致了不少人對於中畫幅鏡頭的一種誤解,其實沒有必要,焦距就是焦距,把它換算成其他的東⻄去比較,不如適應一下在你的相機上這個焦距本身應該有的樣子,當你可以正確認識到這個事情,並且不會把所謂等效的換算作為依據的時候,你才能在那麼多複雜的畫幅和焦段裡面,做出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