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也是一个季节逝去的魂魄。总是忍不住想捕捉一片树上凋落的树叶,把它高举在灿烂的阳光里,仔细端详它的脉径。也许能够参透一个夏天的秘密,也许能领悟关于时间的道理。当一片落叶从你的指尖悄然滑过,请你停驻,细细观赏它的纹理,那一定是自然赠予的礼物,它是这世间最美丽的骸骨。

林徽因的诗生动而细腻、细读又觉优雅而略带伤感。而她的这首《题剔空菩提叶》恰到其份地展现了她诗歌的风格,细尝会发现多了一丝禅意,让人很快置身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纯净之地,心灵也随之变得空灵和澄净。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本期音频选自中国现代经典诗歌散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题剔空菩提叶

朗读:虹云


认得这透明体,

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慈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美

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

一丝魂魄月边留念,——

…………

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林徽因这首诗的意象不再是写实的而是创造的,“那一天一闪冷焰”“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都属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理想之境而非写实之境。

这首诗有一种动人的禅意,当然,她写这首诗的角度,便是从一种“禅”的角度在写。

这首《题剔空菩提叶》,写飘落的叶子,却在这片叶子身上赋予诗人太多的情思与哲思,细读之下,仿佛令人进入一种空濛的禅境,其中自有一份迷人的诗情。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除了这种直抒胸臆的抒情,林徽因也善于应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但因她不喜欢用抽象的办法去表现抽象的理念。所以更多的是用比喻来表达具体情感,林诗有很大一部分的爱情诗,都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

徽因早期受新月派影响写过一些充满比喻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这些诗虽不像徐志摩的作品那样热情奔放具有冲击力,但却更精炼含蓄和玲珑剔透。

她的诗歌作品,一贯具有绵密优雅但又略带感伤的语言风格,同时,又具有生动细腻的情思,从她的作品里,可以明显感觉到汉语与意象完美融合的魅力。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林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重温经典诗歌|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

虹云

虹云,毕业于北京广播电院新闻系播音专业,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和综合节目部做播音员和主持人。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朗诵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广播电视学院、天津国际女子学院客座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