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说是晚,其实也就比哲蚌寺晚3年而已。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3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到拉萨没有见过色拉寺的辩经是一种遗憾。每天下午色拉寺的辩经已经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藏传佛教参访内容。真理,不辩不明呀。


色拉寺在明永乐十七年(1419)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守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结巴、麦巴、阿巴三扎仓(经院)。其中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酥油花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一种艺术,和内地的泥人儿、面人儿艺术类似,只是采取的原料非常特别。青藏高原的寒冷气候使酥油花的长期存放成为可能。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尊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扎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寺内最著名的塑像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扎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色拉寺的一处殿堂内,还有一位日本僧人清末明初多次往返西藏的照片,反映了中日两国宗教界的友好交流和往来。


看护的僧人提醒我像藏族信众一样,先是低头朝上看,透过一个小窗口可以清楚看见一个马头,再把头伸进下面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我突然想起当年去以色列旅行,在伯利恒那个著名教堂的地下室里,众多的基督教信徒都虔诚的低头,用前额去触碰那个著名的马槽。同样的神秘,同样的感觉。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色拉寺所在地东边山腰上的色拉曲顶小寺里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修建寺院。释迦益西(1352~1435)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鲁派时期的重要人物。


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应明成祖帝召请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国师。1434年,明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藏文绛钦曲结),从此被人尊称为绛钦曲结,他是最早在内地修建格鲁派寺院的人,明朝与格鲁派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进入寺庙当僧人几乎是西藏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途径。从进入寺院开始,从一个普通的僧人成长为满腹惊人的格西,需要20多年的努力学习,远远超过内地12年义务教育的时间。


1419年,绛钦曲结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后来逐渐形成了3个扎仓和32个康村,占地面积为114964平方米,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如今的规模。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院的特色风格。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三世佛也是很多西藏寺庙的常见佛像。燃灯佛主过去、释迦牟尼佛主现在、弥勒佛主未来,这就是著名的纵三世佛。还有横三世佛之说,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中央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色拉寺有一间小屋子,里面展示有两个沙盘模样色彩鲜艳的“坛城”。一位藏族女孩子告诉游客,这样精美的“坛城”需要僧人们用18天才能完成,当节日来临,人们完成一天的庆祝活动后,就要毁掉它。面对疑惑不解的游客,这位藏族姑娘回答道:“佛教讲一切都是空,这个精美的作品其实也是空!它实际上啥也不是,这就是人们十分辛苦地完成它,却还要毁掉它的原因吧。”




《西藏地平线》:拉萨林芝旅行记——色拉寺的神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