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醫生告訴您——慢阻肺病人如何應對新冠肺炎?


呼吸科醫生告訴您——慢阻肺病人如何應對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重症病例多。截止到3月17日16:55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133例,累計死亡病例3231例,累計治癒出院68800例。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疫情的嚴峻。

老年、有慢性基礎疾病的病人,容易出現重症病例,甚至危及生命。特別是慢阻肺、哮喘的老年病人,我們要特別警惕,保護好自己。

在2012年進行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於50歲慢阻肺患病率高達15.5%。慢阻會患者多為老年患者,新冠肺炎重症危險更大。

長期維持穩定,減少急性加重是新冠疫情期間慢阻肺管理的重點。

慢阻肺包括兩個階段,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急性加重期是患者呼吸道症狀加重,如咳痰喘次數增多且劇烈,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比如說需要增加藥物劑量治療,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穩定期是咳痰喘這些症狀穩定或者說症狀比較輕微,病情基本恢復到急性加重前的狀態。

穩定期治療不規範是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病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不敢來醫院取藥,沒有在醫生的指導下自行的停藥或者減藥,隨意的更換藥物,有症狀就用藥,沒症狀就停藥,想起來就用藥沒想起來就不用,這樣用藥都是不對的。為了應對疫情,現在醫院對於慢阻肺、哮喘這些慢性病可以一次開三個月的用量。另外,現在互聯網醫療很發達。我們可以在網上買藥,快遞到家。既保證了不斷藥,又避免了到醫院就診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季節變換、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也會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

那麼疫情下慢阻肺患者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堅持遵醫囑規範的治療,堅持慢阻肺的長期治療,不僅可以改善症狀,避免併發症,而且可以降低未來發生急性加重的風險,預防疾病進展。也就是病情得到控制,咳痰喘這些次數明顯的減少。

一項共納入445例慢阻肺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規範使用藥物治療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發生率比不用藥的患者減少40%。所以我們要堅持規範的用藥。

慢阻肺的治療應針對發病機制和症狀兩方面來治療。慢阻肺主要發病機制是氣道炎症,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抗炎治療,通過控制氣道的炎症改善支氣管腫脹狀態,從而改善疾病。這個是治本的。慢阻肺主要症狀是氣流受限,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擴張支氣管,通過直接擴張支氣管使氣道從狹窄的狀態變為通暢的狀態,改善呼吸症狀。這是治標的。糖皮質激素強效抗炎加上支氣管擴張劑擴張支氣管,標本兼治,達到控制炎症、支氣管暢通的目標。常用的藥物有信必可、舒利迭、萬託林、思力華、茚達特羅格隆溴銨等。

第二是要減少危險因素的接觸,主要是要戒菸。吸菸是慢阻肺發病最重要的病因。我們都知道香菸煙霧中含有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長期吸菸可以導致肺功能的下降。

第三疫情期間外出時或在人員聚集的場所要佩戴口罩,減少病原體的接觸的機會。

第四就是要多做呼吸運動,加強呼吸鍛鍊,比如說縮唇呼吸、腹式呼吸,有助於提高我們肺活量,恢復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第五是均衡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慢阻肺病人因為長期慢性咳嗽、缺氧,營養狀態較差。需要在平時飲食的基礎上,補充更多的高蛋白食物,新鮮蔬果,葷素搭配,吃飽吃好,多喝水。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不要節食,不要減重。

做好以上的這幾點,我相信慢阻肺病人出現病情突然加重的幾率會少很多。如果還是有病情急性發作的話,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應該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發病前14天內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觸史,一旦出現急性咳嗽或原有咳嗽症狀加重時,即便其他症狀不明顯也應當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的可能。如果沒有接觸史,症狀比較輕微,不發熱,咳嗽症狀與既往類似,可以先自行觀察處理,使用萬託林或者增加信必可用量緩解症狀。如果症狀較重或高熱或發熱持續3天不緩解,那就要做好防護,到就近的醫院就診,發熱時需要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