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寺廟故事|由僧人看管的關隘

關隘歷來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設施,由軍人看管把守。而南澳島上的雄鎮關,在清朝後期卻是由住在真武廟裡的僧人看管的。

雄鎮關位於雲澳與深澳交界的山坳,明萬曆十三年副總兵劉大勳建。這裡山高路陡,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南澳寺廟故事|由僧人看管的關隘

雄鎮關的內側建有真武廟,清後期住著僧人。

雄鎮關北距總兵府約3公里,是總兵府背面的重要隘口。但到了清朝後期,不僅少有海患,而且位於雄鎮關南面約4公里的雲澳澳前灘頭有一座泰字樓炮臺,扼控著整個雲澳灣。一旦發現海情,即可以煙火通報雄鎮關,乃至總兵府。因此,總兵府只有在海警出現時才派兵往雄鎮關守防。史志載:“事平兵撤,朝夕守望,責成僧人”。

南澳寺廟故事|由僧人看管的關隘

雄關獨鎮,戰時派兵駐防,平時由僧人守望,這正是關與寺、兵與僧不凡關係的獨特風景。

南澳寺廟故事|由僧人看管的關隘

南澳寺廟故事|由僧人看管的關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