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每趟高效快速的轉運

每個乾淨整潔的病房

每個放心踏入的電梯

每個安心走入的大門

每口新鮮營養的菜餚

背後,都是這樣的一群人

他們,起早貪黑,勤勤懇懇

他們,不言不語,默默無聞

像一顆顆吃緊的螺絲釘


一崗一釘,一釘必牢

他們是特殊的“快遞員”

運送的是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標本

“不管任何時候,只要電話通知有標本,我們就必須出發。”五十多天來,浙大二院發熱門診的核酸檢測標本運送員工,每天都在隨時待命。

疫情發生後,醫院立即制定對應的防控流程。其中解放路院區的核酸檢測標本,需要運送至濱江院區進行檢測。為了標本的安全,後勤管理部門立即安排3名員工,

實行24小時輪班制度,專人專車運送標本,運送過程中員工必須嚴格的執行運送流程

大年二十九,當後勤管理人員與張偉明師傅溝通這個任務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可以的,只要醫院有需要,他一定按照要求完成。

經過院感和後勤人員的嚴格培訓後,張師傅學會了如何穿戴防護裝備、如何與醫護人員交接標本、如何用酒精消毒標本箱,練習合格後,張師傅正式成為一名核酸檢測標本運送員。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轉運標本中的張偉明師傅

從大年二十九到年初二,因為人手少,63歲的他連續工作72小時,疲憊的他卻一句怨言也沒有。當有人問他:你運送這麼危險的標本不害怕嗎?張師傅只有一句樸實的語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種時候我肯定要衝在前面的。而且醫院已經教我們怎麼做好防護,我不害怕。”


這份“快遞”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繁雜而充滿危險。標本運送員每天必須穿戴好隔離衣、帽子、口罩、防護鏡。和醫護人員交接好標本後,師傅會仔細檢查標本箱是否關好,並用含氯消毒液進行箱子表面消毒,再乘醫院專門的標本轉運車趕往濱江院區檢驗科,在門口與檢驗科人員做好交接後才算是完成了一趟轉運。

“如果標本箱或採樣試管沒密封好,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我們在護送途中要時不時地觀察一下標本箱,而且經常進行酒精消毒。在等待取樣的時候,我們也經常消毒,基本上消毒水從不離手。”

在張偉明師傅的帶頭示範下,所有的標本運送員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克服恐懼,按照規範做好防護,積極投入到醫院的抗疫大戰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隔離病房做保潔

他說手衛生很關鍵

當醫院設立隔離病房時。保潔員工祝儒仁師傅第一個站出來,接下了隔離病房的消毒清潔重任。

每天7:00,穿好防護服的祝師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按照流程,他先進入清潔區,再進入半汙染區,最後進入隔離區,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每一步的消毒工作。他說,要給醫護人員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心。

祝師傅挨個房間做好消毒,每做好一步他都不忘做好自己的手衛生,他始終記得醫院對手衛生的重視和培訓,他說,手衛生做好了才不會造成患者之間的相互感染。

每位患者出院後,他會按照終末消毒流程,仔細做好床單位消毒工作。

就像所有的醫護人員一樣,祝師傅也要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5~6小時。他說:

“穿防護服原來是這麼難受的,有痰要嚥下去、悶得難受也得硬撐著。”“但是,真的不苦,一切都值得!”祝師傅有些哽咽,眼裡泛起了淚花。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完成保潔消毒工作後汗溼衣服的祝師傅

一架電梯就是一個堡壘

等候核酸檢測報告的人,需要入住隔離病房。病人到隔離病房,需要坐專用電梯。

後勤設立了電梯消毒員,他們需要穿戴一級防護隔離裝備。每轉運一次疑似病人便需要按照要求消毒電梯2次。

作為電梯管理的主管,孫莉和團隊每天要接送隔離病人到隔離病房10餘次。為了保證消毒質量和員工安全,也為了物資能夠物盡其用,她每天計算著為電梯消毒員準備的隔離裝備、消毒毛巾、消毒水、黃色垃圾袋等的用量。並示範培訓電梯消毒的正確消毒步驟。每當接到緊急消毒任務,電梯消毒員人手不夠時,她就立即穿上隔離衣,充當電梯消毒員,在她的帶領下,從疫情發生到至今沒有接到任何科室關於電梯消毒配合不好的投訴,她的以身作則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員工。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孫莉(右)指導駐守普通電梯的電梯員填寫表單

物業員工不僅做好電梯消毒工作,醫院環境更是不放過。疫情期間,宋繼樹師傅每天都揹著大噴壺,裡面裝著30斤的含氯消毒液。穿行於醫院外圍、樓道、衛生間、地下室等各個樓層。這樣的全院消毒每天需要進行三次,一天下來,宋師傅的工作服早就被汗水浸溼,疲憊不堪,但是他說:“噴灑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在老家打農藥的場景,我現在是在醫院了打‘害蟲’,為了大家的健康,值得。”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噴灑消毒液的宋繼樹師傅

民以食為天

有些人,只關心怎樣吃得好吃得安全

最近有好多浙二人都笑稱自己胖了。是的,咋能不胖,浙大同力飲食人一直琢磨著怎樣讓員工吃的很好(胖)、更安全。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作為浙二項目部廣濟餐廳廚師長的張學俊,已經在浙大同力公司工作4年。由於工作原因,張學俊已經2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今年春節,張學俊因為疫情再次放棄這難得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把提前買好的車票退掉,和同事們一起,選擇做成為“逆行者”,扛下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的雙重壓力,為醫務人員做好餐飲保障。


怎麼吃得安全呢?張學俊組織、帶領團隊研究應對疫情就餐的方案和新菜單,對場地和供餐做了緊急調整。疫情期間,他從訂購、驗收、洗切、烹飪等環節,細緻而全面地掌握著食堂菜品供應的節奏。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安排每日工作的張學俊廚師長

張學俊還每天嚴格監督檢查各個場所的消毒工作。除了做好晨檢、消毒通風、烹飪溫控等常規的防控措施外,食堂在這個非常時期採用了套餐供應模式,嚴格執行分散堂食就餐制,減少用餐人員在食堂停留的時間,進一步提高了食堂作為公共場所的安全性。


從1月24日到現在,他已經在崗位上堅守了50多天。他總是說:“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大家也一直沒怎麼休息,都挺辛苦的。”


一個人就是一道城門

疫情期間的浙大二院,門口的保安是一道堅實的城牆。按照醫院部署,除了常規的保衛工作,保安大哥還肩負著體溫篩查、核查健康碼、入院人員口罩檢查等特殊任務。

解放路院區白天11個入口、夜間8個入口,濱江院區6個入口需要進行體溫檢測等核查工作,其中絕大部分入口需要24小時留人駐守。

他們雖然不是醫護人員,沒辦法去救死扶傷,但是全體安保人員認真抓好防疫工作的五部曲,測溫、排查、詢問、登記、放行。平均每天完成測溫工作高達到上萬人次。隊員不夠班長頂,保安不夠科室成員頂,確保每一個入口零疏漏,全力做好篩查工作。

解放路院區保安班長佔節劍、黃忠武,隊長付明祥在整個防疫工作期間,積極配合發熱門診工作,負責隔離病人的CT 檢查所經路線的清場及護送。他們每天往返於放射科、病房、發熱門診,一天平均需往返100餘趟,步數每天都在3萬步以上。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付明祥在急診室帶頭執勤

以前人稱“小胖子”的佔節劍班長,腳底磨起泡了,人也瘦了,現在成功減肥,變得更帥了。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佔節劍帶疑似患者做檢查

解放路院區保安員閆博主動請纓,投入到最危險的發熱門診工作。從疫情發生以來至今,每天一干就是12小時,從未休息。穿著防護服、隔離衣的他,上班前不敢多喝一口水,下班時整個人都累得快虛脫。在得知醫院要派人員去武漢前線時,閆博主動說:“如果有機會,請讓我去武漢”。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閆博(左)在發熱門診執勤

濱江院區保安班長周寶孝,已經在醫院工作6年多。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後一個離開,每天16小時堅守崗位,近60天從未休息,還主動帶頭去最忙、最危險、最難管理的地方。車輛通道排查忙不過來時,他主動協助;發熱門診人多,他就穿上防護服協助管理秩序,為保安隊員樹立了好榜樣。

必須點贊!“打怪”流程要安全高效轉起來,他們不可少

周寶孝在崗位工作

疫情期間,浙大二院每天投入近700餘人展開後勤物業工作,近60名保衛人員進行管控工作。正是有這樣一群默默奉獻、堅守平凡崗位的同志,抗疫道路才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明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