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講訴烏魯木齊“新兵營”

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結束了長征。當時,為了打通與蘇聯的聯繫,造成西北地區的抗日局面,奪取寧夏及甘西。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遂命令紅四方面軍主力和紅一方面軍的紅五軍共21800餘人組成後來震驚中外的“西路軍”,西渡黃河,向西挺進,建立河西根據地。

瀚海講訴烏魯木齊“新兵營”

紅西路軍行軍路線圖

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和河西走廊督辦馬步青聯合西北大小軍閥,糾集各縣民團武裝,調集10萬多人馬,阻截西路軍西進。西路軍浴血奮戰至1937年3月11日時,只剩下2800多人。3月14日,西路軍餘部改為3個支隊就地遊擊。兩個支隊失敗,只有李先念率領的左支隊,沿著祁連山向西打游擊,終於於1937年4月28日至30日先後到達新疆的東大門星星峽,這時的新疆軍閥盛世才,奉行“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六大政策,同意援接西路軍。5月7日,只剩下西路軍400多名(原為21800餘人)指戰員在陳雲的率領下,乘汽車抵達迪化。西路軍左支隊入疆後整編為總隊(後稱總支隊),對外改稱新疆督辦公署“新兵營”。


瀚海講訴烏魯木齊“新兵營”

烏魯木齊“新兵營”

為了“新兵營”今後的出路,陳雲最後將西路軍人員分配到迪化各學校學習駕駛飛機、汽車、裝甲車技術、各種火炮、軍政理論、無線電、軍醫、獸醫等。1939年9月和1940年2月,周恩來兩次去蘇聯療傷,經迪化看望“新兵營”時,曾鼓勵大家:“你們是我軍較早的、走在最前面的軍事技術人員,是種子,是骨幹,學不好可不行。”同時表揚道:“陳雲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將來建設我們自己的空軍,有骨幹、有種子了。”飛行班於1942年4月畢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第一批空軍飛行員和機械師。


瀚海講訴烏魯木齊“新兵營”

烏魯木齊“新兵營”

“新兵營”學員學成後,分幾批先後回到了延安。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支“新兵營”隊伍中,還走出了28名開國將軍。

瀚海講訴烏魯木齊“新兵營”

烏魯木齊市“新兵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