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3月24日,是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紀念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塞爾維亞不會忘記!驕傲而自由的塞爾維亞人萬歲!”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許多塞爾維亞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為祖國呼喊萬歲,為浴火重生的塞爾維亞感到驕傲。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評論區中還有許多中國網友的留言被高贊頂上熱評,非常顯眼。

​不少中國網友留下暖心留言,“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中國人民與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心連心在一起!”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1週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麼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北約為何要轟炸南斯拉夫?為何要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來的南斯拉夫又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以史為鑑。

二戰末期,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不過,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黑山等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憲法將科索沃規定為科索沃——梅託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中的親法西斯分子進行了清洗,但這又激起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自20世紀90年代初,阿爾巴尼亞語廣播和電視受限,報刊被停,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被公共企事業單位開除的現象大量湧現,涉及銀行、醫院、郵局和學校。

1991年6月,普裡什蒂納大學的集會和數個教師會被消除,阿爾巴尼亞教師於1991年9月開始的新學年進入校舍,強迫學生在家中自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爾巴尼亞人在貝爾格萊德發動一場針對成立於1996年科索沃解放軍的叛亂。1998年初,雙方爆發武裝衝突,同年10月15日簽署北約促成的停火協議,兩個月後雙方再次撕約交戰。

1999年1月,45名阿爾巴尼亞人在拉查克屠殺中遇害,北約決定衝突僅以引入軍事維和部隊對雙方強行剋制。

1999年3月20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科索沃核查團監察員以“安全局勢不斷惡化”為由撤出科索沃。3月23日,理查德·霍布魯克斡旋失敗返回布魯塞爾。

數小時前,南斯拉夫國家電視臺宣佈以“北約對南斯拉夫的戰爭威脅迫在眉睫”為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UTC時間1999年3月23日22:17,北約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宣佈指示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韋斯利·克拉克將軍,開始在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空中行動。”UTC3月24日19:00,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

1000架從意大利和德國空軍基地調來的飛機參與轟炸行動,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駐紮於亞得里亞海。黃昏時分,西班牙空軍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執行對敵防空壓制操作,轟炸貝爾格萊德。艦船和潛艇發射BGM-109戰斧巡航導彈。以美國為首的所有北約成員國參加攻擊南聯盟聯軍。

10周的衝突期間,北約戰機發動38000次作戰任務。該任務是德國空軍自二戰以來首次參與衝突。除了空中力量,美軍第11航空團的阿帕奇直升機被派遣協同作戰。

布拉格堡第82空降攻擊直升機大隊的飛行員加入該團。該營保護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前往加油,一個確定北約空襲目標的校隊,部署至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邊境。

999年3月24號當地時間晚上8點,北京時間凌晨3點,北約向南斯拉夫聯盟發動了第一輪空襲。從3月24號到3月27號,北約出動了飛機500架次,發射了250至300枚導彈,襲擊了南聯盟境內的約90個軍事目標。

北約把這個階段稱為空襲南聯盟的第一階段,重點目標是南聯盟的軍用機場和防空系統。此後,北約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不斷升級。從3月28號開始,北約對南聯盟空襲的矛頭指向南聯盟的武裝部隊,特別是地面部隊。到4月1號,空襲範圍進一步擴大,北約宣稱對南全境的軍事指揮系統、防空系統、汽車生產、無線電通訊設施、軍火庫、橋樑等等軍事和民用設施進行轟炸,最後發展到“想炸什麼、就炸什麼”地步。

為了達到其在政治上向南聯盟政府施壓,迫使其接受苛刻條件,同時在軍事上削弱南聯盟軍隊的目的,北約不惜以大批的南聯盟平民傷亡為代價,北約甚至動用了國際公約禁止的集束炸彈和能導致新生兒畸形和白血病的貧鈾炸彈。

4月12日,北約飛機轟炸了一列國際列車,列車一節車廂被毀,另有 3節車廂起火後出軌,造成55人死亡。

4月14日,北約對科索沃境內返回家園的阿爾巴尼亞族難民進行了轟炸,75人被炸死,20多人受重傷。死難者中多數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4月17—18日,由於北約飛機炸燬了潘切沃的一家化工廠,導致該市上空的致癌物質含量達到正常時期的10600倍。

4月23日,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塞爾維亞電臺電視臺大樓被北約的巡航導彈炸燬,正在播放的3套節目中斷,至少10人(包括記者)被炸死, 19人受傷。

5月1日,一輛長途公共汽車在普裡什蒂納以北20公里處被北約飛機炸燬,47名乘客遇難,16人重傷。

5月3號中午,北約飛機襲擊了一輛開往黑山共和國的公共汽車,20名乘客被炸死,43名乘客受傷。

當地時間5月7日23點45分,北京時間8日5點45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北約從不同角度發射的5枚導彈襲擊,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傷,館舍遭到嚴重破壞。

5月14日,北約在科索沃幹河地區轟炸了阿族難民車隊,造成至少79 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從5月2號開始,北約襲擊南聯盟境內的供電設施。大面積的停電,停水不僅給南聯盟人民的生活帶來麻煩,更使醫院、麵包房等重要的民生部門難以維計。

6月10日,北約終於宣佈暫停對南斯拉夫聯盟的野蠻轟炸。

據南通社報道,北約對南聯盟78天轟炸總共造成大約2000 多人死亡, 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淪為難民,給南聯盟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 億美元。

從1999年3月24日開始,轟炸持續了78天,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據塞爾維亞政府方面的不完全統計,在那場大規模空襲中,共有25000多棟民宅、14個飛機場、39處醫療保健設施、18個幼兒園、69所學校、176處文化古蹟、44座橋樑以及470公里的公路和595公里的鐵路被炸燬,直接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空襲導致2500多人喪生,12500多人受傷。北約共出動1150架次戰機,實施2300餘次空襲,投放了近42萬枚、總計達22000噸的炸彈,其中就包括頗受爭議的貧鈾彈,以至於塞爾維亞近年癌症患者人數逐年增加。

2002年3月14日,南聯盟領導人以及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領導人在首都貝爾格萊德簽署了兩個共和國未來關係協議。為了使巴爾幹半島繼續分裂,歐盟促成塞爾維亞和黑山建立鬆散的國家共同體。 2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憲章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通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為獨立國家。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獨立公投,獨派以微弱的優勢獲勝。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黑山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議會宣佈繼承原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共同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塞黑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兩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因而失去出海口成為內陸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