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民”如何選基金?

現代經濟社會,學會賺錢是人生的必備技能。

賺錢,不僅要靠技能,靠專業,靠職業,但也不能忽視:理財的重要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資,學會賺錢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

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講,除了職業收入外,學會理財,如投資資本市場,如投資股票基金,也是增加個人及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徑。

和看病要找醫生,法律問題要找律師,修路造橋要找工程師,等一樣,投資,最好也找專業人士。而選擇和購買基金,就是一個“通過專業人士達到理財目的”的好的理財可選路徑。


新“基民”如何選基金?


一、如何選出,好基金。

投資是研究的結果,研究創造價值。

你所賺到的錢都是你的認知變現,而賠掉的錢,則是認知缺陷或認知障礙。

當然,發現和選出好的基金,好的基金經理,如同選出好股票,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

選擇和評價基金三個標準:長期淨值,業績歸因,人格認知。

也就是你選擇基金的:長期淨值,長期業績,長期回報怎麼樣。業績是靠基金經理的長期能力,還是短期運氣。基金經理的成長經歷、道德人品,包括基金經理的企業文化、管理水準怎麼樣等。

個人覺得,把握住這三點,對選擇和購買基金,是有益的。

二、買基金,越早越好。

我們知道,資本的複利成長三要素:本金、時間和複利增長率。

由於每個人的本金和包括股票基金在內的資本複利增長率都是受限的。

因此,對於投資這件事,最可以充分利用的就是“時間”。即,越早投資,越好。

哪怕只是一小筆錢,哪怕你每個月只能結餘出500元、1000元的投資資金。

如果能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下去,最終也可以大大的改變你的生活,甚至改變你的人生。

正如投資界的那句名言:複利是投資界的TNT。

三、買基金,何時買,如何買。

買基金,除了越早買,越好外。

個人認為,基金定投,應當適當增加主觀能動性,而非一味的定投。如特別高估時,就停一停。特別低估時,就直接進,甚至一把梭。

1、如果是一筆錢,恰遇熊市,即市場低迷時,就直接買進長持。

2、如果是工薪定投,那麼就定投吧。

——但是也可以選擇性定投。如牛市(市場火熱)時少投點,或不投。熊市(市場冷清)時,堅持投,多投點。

3、基金的投資和買進要:站在長期的角度、人生規劃的角度,來考慮,來佈置,來執行。不急於一時,但要有所考慮。

——因為這是一個長期安排,可能需要在未來5年,10年,甚至幾十年的持續投入和分享。關係到從年輕、到年老,家庭財富保值增值、到資產配置的整體安排。


新“基民”如何選基金?


四、要明白,你要買的基金是做什麼的。

基金的本質是投資一籃子股票、債券、可轉債等。

而從過100多年股票、債券、房產、黃金……等大類資產的長期回報來看,股票資產是回報最高的。

因此,在選擇基金是要結合個人情形和投資的目標收益訴求,選擇合適的基金。

如想穩健第一的,就選擇債券或可轉債基金。

如想回報優先的,就選擇混合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等。

但從長期的歷史回報數據來看,要優選權益類資產佔比高的股票型基金。

因為,長期來講,持有權益類資產是獲得超額收益的關鍵。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權益(上市)資產,即上市公司股權資產往往代表著這個社會的優質資產。

五、正視波動,降低你的收益預期。

正如股票、債券、可轉債的市場價格每天都在變化波動一樣,基金的淨值也是如此。

但是,我們應當確信:波動不是風險,波動的是價格,不變的是價值,甚至好公司、好基金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最終推動市值和基金淨值的增長。

那麼,如果,你是用閒錢,長期投資買進的話,不管這些資產的價格如何變動,只要你持有的資產是這個社會較為優質的,那麼,變得越來越富有的,佔有社會總資產比重越來越多的,你會是一個,即至少你不落伍,跟上了社會財富增長的步伐

同時,要說明的是,要降低你的投資預期。不要企圖靠買基金實現暴富,雖然也不排除某個階段會給你市值增長的驚喜。如同某個階段市值沒有表現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