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這段時間,讀了關於杭州的長篇小說《是夢》。忽然生出作為本文標題的這個問題:杭州需要文學麼?

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我一直困惑於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杭州,文學氛圍之日漸薄弱。

去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南京被列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之“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說實話,當時我是有些酸溜溜的。同為歷史文化名城,同為中國六大古都,杭州的文學和文化氛圍明顯落後於南京。

當我看到葉兆言的《秦淮三部曲》和《南京傳》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南京確實當得起“文學之都”的榮譽,那裡有著一大群像葉兆言那樣致力於本土地域文化創作的作家。

而杭州,除了王旭烽,我真還找不出第二位以杭州歷史文化為創作對象的作家。我的這位大學同學,不僅寫出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茶人三部曲》,還寫出了《西湖十景》系列小說,令人肅然起敬。

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就在兩週前,偶然間,我發現了這本被《新週刊》列為2018年十大虛構類好書第一名的《是夢》。《新週刊》在發佈這個榜單時這樣評論:“《是夢》適合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慢慢地翻。每個人都能在其中影影綽綽地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作為杭州原住民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書。於是就下單買來,慢慢地翻,靜靜地看,真還看到了我和我周圍朋友以及他們家庭的影子。

讀完首先的感受是,終於有杭州作家來寫杭州人的生活了。杭州這座城市,實在太需要文學了。感謝張哲寫出了《是夢》。

杭州曾經是吳越和南宋兩朝的首都,在宋代就是國際著名大都市,被馬可·波羅譽為“天堂之城”。歷朝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在杭州留下過膾炙人口的詩文,給杭州平添了濃重的書卷氣和文化氛圍,被譽為中國的“休閒之都”。

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伴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杭州的文化事業卻似乎慢了半拍,至少在文學創作上,尤其是基於歷史文化的二度創作上,杭州落後於鄰近的南京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是夢》的出現令我欣喜。年輕作家能夠靜下心來,寫養育他的這座城市,寫他身邊發生的故事,無疑值得肯定和歡迎。

《是夢》講述了一個杭州家庭三十年來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祖輩從東北遷來杭州,父輩成了地道的杭州人,孫輩又紛紛離開這座城市,星散四方。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有一些再平常不過的瑣事發生在這個大家庭成員的身上。團圓和分離,出生到死亡,成熟與老去,最終拼湊成每個家庭成員平緩的生活線條。

讀完之後,掩卷深思,這些從小到大熟門熟路的地方,這些在你我生活中都發生過的瑣碎故事,令我心動。正如書的腰封上那句文字,《是夢》寫出了“人生之難,人生之好,人生之不可追。”

但是,點子好,未必寫得好;有創意,未必能成功。看完全書,還是覺得,《是夢》有些浮於表面,未能將杭州獨特的環境與人物融合在一起,未能深刻揭示人物底下杭州人獨有的精神文化底蘊。

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是夢》的腰封上印著上海作家金宇澄的推薦語:“這本書喚起了讀者對生活這股無形而強大推力的敬畏之情。面對一去不返的時代,作者追索往昔,像探手於水,能充分感受它細密的波盪和餘溫。”而《是夢》的行文風格,像極了金宇澄的《繁花》。

在接受採訪時,《是夢》的作者張哲坦陳受到了《繁花》的影響,但強調除了語言形式的相似之外,《是夢》有諸多不同於《繁花》之處,與其說《是夢》是《繁花》的模仿之作,倒不如說《繁花》啟發了長期不被重視的自然主義和城市書寫在中國文壇緩慢的復興。

所以,把《是夢》與《繁花》拿來比較就順理成章。坦率地說,《是夢》遠不如《繁花》。《繁花》從上海的豪奢貴族寫到“下只角”的市井小民,從他們如花燦爛的開放寫到繽紛落英的凋落,景、物、人、語的交融,幾臻化境,寫出了一部只屬於上海人的故事,一部上海的當代史詩。

相形之下,《是夢》顯然薄弱許多。就拿作者花了很多精力,也確實成為《是夢》一個亮點的杭州地域環境細節來說,就明顯雜亂而漂浮,沒有有機地融入故事,融入人物的性格。

我很佩服作者張哲,花了很大精力,蒐集、考據杭州的人文地理資料,展現了許多從上世紀80年代到新世紀杭州各個角落的變化細節,令我們這些杭州土著倍增親切感。但看完之後,卻覺得這些細節頗有些堆砌之感,基本都浮在面上,就像炒菜時撒了一把蔥花,而這蔥花還撒多了。景、物、人、語的交融,實在還缺了功夫。有位作家朋友在微信裡和我說,感覺有些做作。我深以為然。

讀書筆記之《是夢》:杭州需要文學麼?

寫一座城市,要對這座城市有深入的瞭解,才能寫得出這座城市的魂。就像葉兆言之於南京,王安憶之於上海,莫言之於高密。僅有場景的堆砌,語言的羅列,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不僅杭州,每一座城市,都有獨一無二的性格,獨一無二的文化。寫出這樣獨一無二的性格和文化,是作家責無旁貸的職責。如果你以為杭州只有阿里淘寶,只有網絡文學,那就差之千里了!希望看到更多的張哲,看到更多的《是夢》,看到更多寫杭州人的小說。杭州不僅需要經濟的飛躍發展,同樣需要文學的與時俱進。不然,它就成了淺薄的暴發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