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灌溉用水佔全國總用水量的70%以上,但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我國農業灌溉每年缺水300億m3。其起因在於灌溉技巧落伍,多數地方仍以漫灌為主。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接下來就介紹一下農業節水灌溉三種方法吧,大家看一看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呢!

一、噴灌

噴灌是以一定壓力將水通過田間管道和噴頭噴向空中,使水散成細小的水珠,然後像降雨一樣均勻地灑在農作物和地面上。這是一種最接近天然降雨的灌溉技術,優點是:在播種階段,土層已經乾透,採用畦灌時澆水進度很慢,而噴灌時只要噴2~3小時就可以確保全苗。比大水灌溉省水,無需做畦挖溝,比較省工,水的利用率很高,對土地平整要求不太嚴格,可以結合灌溉施肥和噴灑農藥,後期灌溉可以沖洗葉片的花粉和塵土,有利於提高葉片光合效率。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缺點主要是投資費用大,就目前條件移動式噴灌系統最便宜,畝投資也需要20-50元/畝。另外是受風速和氣候的影響大,當風速大於5.5米/秒時 (相當於4級風),就能吹散雨滴,降低噴灌均勻性,不宜進行噴灌。其次,在氣候十分乾燥時,蒸發損失增大,也會降低效果。

二、滲灌

滲灌,即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管道將灌溉水輸入田間埋於地下一定深度的滲水管道或鼠洞內,藉助土壤毛細管作用溼潤土壤的灌水方法。滲灌系統全部採用管道輸水,灌溉水是通過滲灌管直接供給作物根部,地表及作物葉面均保持乾燥,作物棵間蒸發減至最小,計劃溼潤層土壤含水率均低於飽和含水率,因此,滲灌技術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術中最高的,滲灌主要適用於地下水較深、地下水及土壤含鹽量較低、灌溉水質較好、溼潤土層透水性適中的地區。統計資料表明,滲灌水的田間利用率可達95%,滲灌比漫灌節水75%、比噴灌節水25%。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缺點是毛管容易堵塞,且易受植物根系影響,有些植物根系會鑽進滲灌管的毛細孔內破壞毛管。在地下害蟲猖獗的地區,害蟲會咬破毛管,導致大面積漏水,最後使系統無法運行。

三、滴灌

滴灌是利用一種低壓管道系統,將灌溉水經過分佈在田間地面的一個個滴頭,以點滴狀態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的主要特點是灌水量小,灌水器每小時流量為2-12升,因此,一次灌水延續時間較長,灌水的週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壓力低,能夠較準確地控制灌水量,可減少無效的棵間蒸發,不會造成水的浪費。優點:不破壞土壤結構,土壤內部水、肥、氣、熱經常保持適宜於作物生長的良好狀況,蒸發損失小,不產生地面徑流,幾乎沒有深層滲漏。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農業節水灌溉的三種方法,  你認哪種方法更好呢!

缺點是:滴灌時水質要求較嚴,一般均應經過過濾,否則水中的泥沙、有機物質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學沉凝物會引起堵塞地;當在含鹽量高的土壤上進行滴灌或是利用鹹水滴灌時,鹽分會積累在溼潤區的邊緣,若遇到小雨,這些鹽分可能會被衝到作物根區而引起鹽害,這時應繼續進行滴灌。在沒有充分沖洗條件下的地方或是秋季無充足降雨的地方,則不要在高含鹽量的土壤上進行滴灌或利用鹹水滴灌。由於滴灌只溼潤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這樣就會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溼潤區生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耕備耕關係到全年的收成。農田灌溉更是不容忽視,具體用哪種方式進行灌溉,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大家在下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