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賢士”的存在,墨家成為“顯學”

墨子雖然反對儒家以“六藝”作為教學的內容,但對於《詩》、《書》還是能夠接受的。

因“賢士”的存在,墨家成為“顯學”

但和儒家注重《詩》、《書》中的禮儀教化不同,墨子把《詩》、《書》看作是史學資料,通過它們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史知識。

墨子本人也十分重視《詩》、《書》,並經常引用古代的文化典籍來為自己的學說辯護,在墨子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中就有一表是“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而“古者聖王之事”主要是通過書籍留傳下來的。因此,墨家把“說書”看作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說書”指的是“陳述墨學”,就是在社會上陳述、解說墨家的主張,使得墨家思想為更多的人所瞭解,這種說法也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墨家的確需要這麼一批長於“說書”的人,在各地辦學傳道,闡述墨學思想主張。

從事是就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言的,墨家除了需要培養宣傳、教育兩方面人才之外,還需要培養一些在勞動、科技、軍事方面有實際能力的人才。

因“賢士”的存在,墨家成為“顯學”

因為墨家堅持“非攻”的主張,為了實現這種社會理想,墨家經常幫助弱小的國家守城,因而常常面臨制械、守城等任務,這就需要墨家弟子具備一定的專門技術和知識,才能確保防守的有效性。因此,墨家在培養這些“守城之士”的時候,就要把技能作為主要的內容。

從佔《墨子》一書很大篇幅的軍事理論和技巧,就可以看出墨家對技能教育的重視程度。其中《備城門》以下各篇講的就是一些如何防守抵禦的技巧談辯、說書和從事三方面的分科教育,為墨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正因為墨家有了大量的宣傳者、教育者、實行者,墨學才成為“顯學”,才成為當時維護和平、實行兼愛的重要力量。

墨子把總結出來的科技知識,也融入墨家的教學中去,科技的教育也成為墨家教育的重要內容。

墨家科技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墨子》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以及《備城門》等篇幅,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等諸多方面。

(1)天文學方面,墨子及其弟子對天體的運行、空間的遠近等問題都進行了論述。

因“賢士”的存在,墨家成為“顯學”

(2)數學方面,墨子及其弟子對於算學和幾何學都有論及,尤其對於幾何學中的點、線、面、體等幾何學的概念都做出了較為科學的定義。

(3)物理學方面,墨子及其弟子論及了力學、光學、熱學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墨子對小孔成像等問題在《經下》和《經說》也有詳細的解釋,並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

(4)技術方面,墨家實用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也很出色。墨家弟子們在學習這些科技知識以後,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尤其是在器械製造方面。

墨家常常幫助弱小的國家進行防禦,在幫人守城的過程中,墨者們常常憑藉著先進的機械製造來實現防禦的成功,墨家的守城之所以被稱為“墨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墨子在教育實踐中,把科技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助於墨家弟子素質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因“賢士”的存在,墨家成為“顯學”

墨家的教學內容,即使放在當代的教育體系中,也絲毫不會遜色。豐富的教育內容為墨家培養出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賢士”,也正是這些“賢士”的存在,壯大了墨家學派,使墨家成為“顯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