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有句話說:“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待人和顏悅色,會親如兄弟;待人惡聲惡氣,則比利器更傷人。

人最好的養生,不是用多名貴的養生藥材,而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

家庭和睦,事事順利,生活才會愉快。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少發脾氣,多點體諒

胡適說:“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確實,對家人發脾氣,就是在傷害家人。

越是對親近的人發脾氣,受得傷害就越深。

宋朝有個書生,很有才華,平時讀書也很用功。

可附近的人都不喜歡和他來往,原因是他總是和家人發脾氣。

鄰居經常都能聽到他在家摔東西和罵家人的聲音。

一天,家人把他的書弄髒了,書生很生氣和家人吵了一架摔門而去。

正在氣頭的書生,在客棧遇到一位有名的長者。

長者看到書生如此生氣,便問其原因。

聽完後,長者給了書生一張紙和一根針,讓他用針扎紙。

在這個過程中,書生的手老是被扎到。

最後,長者讓書生撫平那張紙,可書生怎麼也摸不平,洞很難補上。

長者說:“你每次發脾氣,就像針紮在紙上一樣,不但傷了自己還傷家人的心,而且那些傷痕都無法撫平。”

聽完長者的話,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發脾氣給家人造成如此大的傷害,便低下頭說:“我錯了。”

從那以後,書生不再對家人發脾氣了,還發現家人之前是如此包容了他。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在和家人相處中,免不了磕磕碰碰。

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加深彼此的矛盾。

家人之間多點體諒、多點關懷,更能減少誤會。

要記住,任何時候家人都不是我們的出氣筒。

遇到不開心時,可以向家人訴說,但不可遷怒於家人。

幸福感強的家庭,都懂得彼此包容,相互體諒。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好好說話,多些尊重

人們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和家人相處時,我們卻常常會忘記好好說話。

總以為彼此關係親密,說話就可以肆無忌憚。

但其實不然,口不擇言,忽略家人的感受,會深深地傷害他們。

卡耐基,小時候是個非常淘氣的男孩。

在他9歲的時候,他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

父親向繼母介紹卡耐基的時候,說:

“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我們這裡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拿石頭扔你,或者做出別的什麼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卡耐基對父親的貶低,已經習以為常,這也導致在他的心裡也默認了自己是一個壞男孩。

但出乎意料的是,繼母並沒有嫌棄他,而是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

接著繼母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用武之地的男孩。”

繼母說得卡耐基心裡熱乎乎的,眼淚幾乎要掉下來。

繼母的那一番話,改變了卡耐基對自己的看法。

從那以後,他不再頑皮,悉聽長輩的教導,改變了他的人生。

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

再親密的家人,說話時都要尊重彼此。

在家人相處中,好好說話,才不會產生隔閡和誤解。

有句老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和家人說傷人的話,只會讓家人寒心。

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說話都要多些尊重,才能拉近彼此的關係。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少點指責,多點理解

曾有人問泰戈爾一個問題:在這世界上,什麼最容易?

泰戈爾回答道:“指責別人最容易。”

深以為然。

指責,是一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帶著敵意和負面情緒去埋怨對方。

在與家人相處時,就會經常立場不同而產生誤解。

輕易指責,會傷害到對方;多點理解,才能解開誤解。

曾國藩在年輕時,並沒有聰慧過人,他連續兩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

他便灰頭土臉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身上的盤纏用完了,就去找父親的一個老友借了一百兩銀子。

曾國藩並沒有亂用那一百兩銀子,而是用那些錢買了一部二十三史,準備帶回家研讀。

在回家的路上,曾國藩忐忑不安,因為一百兩對於自己家是一筆大數目。

他覺得自己回去,肯定免不了父親的一頓責罵。

可當他回家後告訴父親,自己沒有考中,還借了人家一百兩銀子的時候,父親並沒有責怪他。

反而對他說:“買書是好事,錢你不用擔心,我們曾家慢慢還,只是這書你既然買了,就一定要讀完。”

曾國藩聽後,內心受到極大鼓舞,並在心裡告誡自己一定不能辜負父親的期望。

於是他花費兩年的時間,研讀完二十三史,為他日後的仕途做了鋪墊。

在人生道路上,最傷人的不是外人對自己的指責,而是家人對自己的指責。

對於外人的不理解,會很快釋然;而對於家人的不理解,會耿耿於懷。

要知道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增添彼此的矛盾。

家庭不是戰場,有誤解,可以多溝通;有矛盾,可以多理解。

就像托爾斯泰說的:“我們平等地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

遇事不輕易指責,多點包容和理解,才能促進一個家庭的和睦。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齊家了才能治天下。

家,也是一個人最開始的起點。

家庭的好壞,影響著一個人的人生。

家好,心情好,人自然就會健康。

所以,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