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作者/羅振宇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年輕時代的蘇洵,和千千萬萬的讀書人一樣,以考試做官為目標。


但他的性格有幾分像李白:自視太高,看不清應試教育。如果蘇洵生活在唐代,大概會像李白一樣繞開科舉考試,但宋朝沒給他這個機會。


蘇洵看不到讀書的前途,索性扔下書本,過起了東遊西蕩的日子。到了27歲那年,他終於想通了:如果不肯一輩子一事無成,就必須硬著頭皮完成應試教育。


但很遺憾,強扭的瓜畢竟不甜,蘇洵每考一次就落榜一次。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更糟的是,宋代的考場已經很有今天高 考考場的肅殺氣氛了,考生必須嚴格遵守考試章程,從早晨排隊開始,然後屈膝跪坐在席位上,低頭答卷,旁邊有監考官來回巡視。


今天我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畢竟考場管理越嚴格,才能保障公平,但在蘇洵看來,考一次試,就等於受一次侮辱。


在科舉時代,越是讀書認真的人,越容易出現這種心理,因為儒家經典描繪的政治關係是君主降低姿態邀請知識分子出來做官,知識分子不能反過來去求官做。


主動求官的行為,就像適齡男女不經過媒人介紹就自由戀愛一樣,會被貼上一個很難聽的標籤:自媒。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後來,父親的病故也許讓蘇洵減輕了心理壓力,從此不再參加科舉了,安安分分地待在家裡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到了蘇洵的這個地步,都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但蘇洵不太一樣,他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而是首先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既然想開了,從此不再為了考試做官而讀書,那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並且,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寫文章。


至於教育子女,今天我們知道,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拿一套自己認可的,卻連自己都做不到的東西灌輸給子女,而是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子女的表率,因為最核心的學習能力不是聽懂道理然後付諸實踐,而是最單純的模仿。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首先蘇洵一方面讓自己活成表率,一方面不對孩子做過高的要求。大約在蘇軾、蘇轍兄弟10歲左右,蘇洵給他們正式取名,還為此寫了一篇短文《名二子說》。


蘇軾的“軾”和蘇轍的“轍”都是車子旁,本義都和車有關。


“軾”是車上的一個部件:人站在車廂上,面向前方,手扶的橫杆就是“軾”。


蘇洵說,車輪、輻條、車軸等等都是重要的車身部件,功能意義很強,只有軾好像什麼用處都沒有,但一輛車如果沒有軾,也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了。


“轍”是車轍,車跑起來都會留下車轍,車轍對於車子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即便車翻了,馬死了,車轍永遠安然無恙。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看得出,蘇洵對蘇轍比較放心,但對蘇軾,有一句特殊的叮嚀:“吾俱汝之不外飾也。”


我們能夠推斷出來的意思是:蘇軾的性格比較外向,心直口快,就像車上的軾一樣,太顯眼,今後為人處世一定要注意收斂一下自己,不要太張揚。


難道他就不擔心孩子讀書不努力,以後沒出息嗎?


他還真不擔心,因為這兩個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完全不需要家長督促。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如果家長不讀書,只是天天督促孩子讀書,孩子很難喜歡上讀書這件事,但蘇洵不一樣,他燒掉了從前寫過的所有文章,關起家門,整天讀書、思考、寫作,他的妻子承擔一切家務,還賣掉了首飾來貼補家用,蘇軾和蘇轍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耳濡目染。


讀書一旦擺脫了功利性,眼界就會開闊,偏見就會弱化,瞭解也會更加深刻。蘇家父子博覽群書,既讀考試要用到的經典教材,也讀考試用不到的閒書,用力最深的就是歷史書。


後來恰逢宋朝政府最耀眼的人物是歐陽修,他提倡散文,在當時屬於移風易俗。經人引薦後,在他看來蘇洵就是當代荀子,文章天下第一,蘇軾更是後生可畏。


“唐宋八大家”雖然都是散文名家,文學主張也高度一致,但在宋朝的那六個人裡,“三蘇”的風格略偏華麗,王安石的風格略偏質樸,歐陽修居中。


失敗的父親是怎樣的教出成功的孩子


如果把王安石換在歐陽修的位置,“三蘇”將永無出頭之日。


人生際遇就這樣充滿了不確定性,蘇軾和蘇轍同時金榜題名,蘇洵在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明日雙星的同時,自己也變成了人人追捧的文章泰斗。歷來種種教育上的成功,再沒有比這更驚人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