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安市緊緊抓住國家創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模式的契機,以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指導開展工作,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基礎獎補資金 20 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充分整合資金政策,探索出

“礦山修復+旅遊開發” “城市環境整治+生態財富提升” “土地整理+現代農業”的生態修復新模式,對山上山下、 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真正改變治山、治水、護田各自為戰的工作格局。


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廣安·華鎣


今天我們便來看看

廣安華鎣山綜合整治模式

具體是怎樣的呢?

↓↓↓


“礦山修復+旅遊開發”模式


按照項目建設一盤棋的思路,打破各部門利益格局和制度壁壘,統籌自然資源、住建、生態環境、水務、煤管等部門與生態保護修復相關的項目進行整體規劃佈局,有效避免了項目的重複建設,同時在礦山地質 環境恢復治理的基礎上,結合地域文化、融入礦山遺蹟,積極發展康養-休閒-戶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既節約了項目建設資金,又提高了項目實施績效。


如華鎣市高頂山片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綜合治理項目,在項目實施區域同步跟進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礦廢棄地復墾、道路交通建設、水汙染治理、水利基礎健全等項目,構建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具體推進、鄉鎮街道配合實施的高效工作格局。


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高頂山礦區一角

項目建成後,將以國有企業為平臺,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和綠色發展資金,打造上游戶外運動體驗區、中游親水康養休閒區和下游特色農業體驗區等 3 個特色觀光體驗區和包括礦山文創公園在內的 6 處特色景點,以吸引不同層次的遊客群體。後期將通過收取旅遊娛樂項目、門市租金等收益按照項目建設主體投資比例進行再分配,積極打造“生態修復、產業升級”的典型示範, 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環境整治+生態財富提升模式”


積極構建 “地方財政匹配、社會資本投入、中央財政支持”的多元化投融 資模式,推進城區黑臭水體治理,統籌實施潔水、疏浚、固堤、淨底、美岸、活源等各項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周邊土地價值,積累城市生態財富,實現了人與城市、自然的和諧統一。


以前鋒區蘆溪河為例,2017年以前,渠江支流蘆溪河流域尤其是城區段實為黑水體、臭水味、幹河溝,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渠江乃至長江上游的水生態安全。在對蘆溪河的治理中,結合上中下游生態功能定位及經濟發展現狀,明確治理重點,增強區域生態功能。立足提升水土保持和涵養能力,在上游實施礦山環境治理、石漠化治理、植樹造林等工程。

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蘆溪河公園一角

引進中信水務投資 2. 2 億元建設日處理 2 萬噸的城市汙水處理廠 1 座,天開園林投資 3 億元開展蘆溪河城區段治理。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市級資金支持,成功爭取華鎣山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等專項建設基金 4. 7 億元,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和開設公益性崗位,聘請河道保潔員,常態開展河道保潔,依法整治河道亂搭亂建、亂排亂倒行為,確保河道行洪暢通,河道水質及沿河城區風貌徹底改變。


“土地整理+現代農業”模式


通過國有企業投資, 實施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地增減掛鉤、土地整理等項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在此基礎上,成片連帶地進行土地流轉,國有企業規模化實施農業 產業化開發,構建“土地整理+現代農業”模式,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區域經濟發展結構。


✔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即在生態脆弱區鼓勵農戶將摟荒地和荒山、荒坡交由村集體統一流轉改造,連片發展油樟、桃李等特色經濟林,農戶和村集體按一定比例分成獲得產業收益;


✔村集體獲得收益後進行再次分配,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給村內無勞動力、傷殘、貧困等弱勢群眾,剩餘收益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公共服務;


探索“返租倒包” 利益鏈接機制,鼓勵群眾參與集體公司培育的成熟產業基地管護,帶動生態脆弱區農民群眾穩定增收,實現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復工,村民們正在項目內除草 田丹攝

如前鋒區觀閣龍灘片區土地提升整治,採用“土地入股、投入量化、基地共建、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當地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集體公司,村集體公司按照當地政府建設基礎設施的投入量化入股,業主自籌發展產業,村集體與業主按二八比例參與利潤分配,村集體所得再按比例留存集體經濟組織及分配給村級集體組織成員。


同時引進農業產業化企業投資,建設現代農牧種養循環產業園,以“山上種柑橘,山下搞養殖”的種養循環模式, 養殖產生的有機肥、糞水等糞汙資源通過科學合理利用,實現種養結合內部循環的新型大農業,建成“節肥、節地、節水、節能” 為特色的生態種養循環農業園,建設耕地、林地生態廊道,集中打造特色農業生態景觀帶,帶動旅遊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周邊 10 多個村 500 多戶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四川自然資源”,獲取更多!

三種模式!廣安市華鎣山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