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2.04萬平方公里

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網獲悉,市政府日前發佈《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並下發通知要求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2.0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4.82%,在38個區縣(自治縣)和萬盛經開區均有分佈。

重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2.04萬平方公里

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分佈圖

重慶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空間格局呈現為“四屏三帶多點”。“四屏”為大巴山、大婁山、華鎣山、武陵山四大山系,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三帶”為長江、嘉陵江、烏江三大水系,主要生態功能為水土保持;“多點”為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保護地。

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區域主要分佈在渝東南、渝東北以及主城“四山”地區。主要類型有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水土流失生態保護紅線、石漠化生態保護紅線等。

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佈在墊江、梁平、忠縣等區縣,總管控面積為457.50平方公里,佔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總面積的2.24%,主要保護森林、溼地、河流生態系統以及保護物種棲息地,維護水源涵養功能,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佈在三峽庫區沿線區縣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總管控面積為12333.97平方公里,佔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總面積的60.33%,包含大婁山、方斗山―七曜山、秦巴山區、武陵山4條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主要保護森林、草地、溼地生態系統以及重要物種的棲息地,增強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構築區域生態屏障。

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佈在三峽庫區沿線區縣,包含三峽庫區、渝西丘陵2條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總管控面積為5201.94平方公里,佔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總面積的25.44%,主要保護森林、溼地、河流生態系統以及保護物種棲息地,維護水土保持功能,保障庫區水質安全。

水土流失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佈在三峽庫區沿線區縣及渝東北、渝東南,包含方斗山―七曜山、秦巴山區、三峽庫區3條水土流失生態保護紅線,總管控面積為2224.22平方公里,佔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總面積的10.88%,主要保護森林、草地、溼地、河流生態系統以及保護物種棲息地,加強水土流失治理。

石漠化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佈在秀山縣、酉陽縣、豐都縣、武隆區,包含方斗山―七曜山、武陵山2條石漠化生態保護紅線,總管控面積為227.79平方公里,佔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總面積的1.11%,主要保護森林、草地生態系統以及保護物種棲息地,加強石漠化治理,遏制石漠化擴展趨勢。

《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規定,各區縣是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履行好保護責任。

各區縣要做好勘界定標,強化監督管理。根據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分佈範圍和相關技術規範,對生態保護紅線邊界進行實地勘查、測繪,核准拐點座標,勘定精確界線,設立統一規範的界樁和標識牌,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落地準確、邊界清晰。

各區縣要確立優先地位,實行嚴格管控。區縣和有關部門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空間規劃的基礎和前提,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要建立常態化巡查、核查制度,嚴格查處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各區縣應制定修復方案,加大補償力度。要建立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案,優先保護良好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修復受損生態系統,建立和完善生態廊道,提高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要加大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區域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發佈後,《重慶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渝府辦發〔2016〕230號)同時廢止。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截圖來自市政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