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孩子“詛咒敏感期”,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很快會回來的

“打死你這個壞媽媽,我不要你了”

“呸!你是個臭粑粑”

“一腳把你踢飛,不跟你玩了”

你是否也經歷過寶寶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變成了一個人見人煩的“大魔王”?

正確認識孩子“詛咒敏感期”,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很快會回來的

最近,閨蜜小麗和我開視頻聊天很生氣很傷心地跟我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總是罵人說髒話,小麗覺得是自己教育不當,讓孩子產生了這樣惡劣的壞思想。

其實,家長們不要太過於擔心和難過,這種情況大部分和父母的教育沒有多大的關係,也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的一個時期——“詛咒敏感期”。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呢?

“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一般來說在3歲到6歲)在接觸過一些難聽的髒話或者是帶有敏感詛咒的話語之後,轉而在各種場合隨意使用,你越是不讓他說他就越說的情況,而一旦過了這個時間階段慢慢又恢復正常。

正確認識孩子“詛咒敏感期”,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很快會回來的

當孩子處於“詛咒敏感期”的這個階段時,很容易對身邊的人或事物產生不滿的情緒,但是又不會用更合適的話語去抒發自己情緒的不滿,所以就會出口成髒,那麼孩子們是從哪裡學到的這些髒話或者詛咒呢?

1、電視或者短視頻軟件

現在大量短視頻軟件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很多家長在工作之餘喜歡刷一些短視頻來打發時間或緩解壓力,慢慢的孩子們也學會了抱著手機看網絡上各種各種的搞笑段子,有些網絡段子本身就是髒話連篇,脫口而出,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這些口頭禪。

正確認識孩子“詛咒敏感期”,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很快會回來的

2、父母長輩的潛移默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本身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辭,孩子們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肯定就被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不好的詞彙。所以,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3、孩子社交圈的耳濡目染

小孩子們在玩耍之間,最喜歡說“放屁”,“滾蛋”,“你是狗”之類的語言,尤其是四五歲的小朋友,這些不雅的語言或許正是他們之間交朋友的方式,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羞恥的。

家長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呢?

首先,家長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這是孩子這個階段的正常表現,家長多說好話,少說狠話,不要太過於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反而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正確認識孩子“詛咒敏感期”,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天使很快會回來的

孩子在說這些“詛咒”的話的時候,內心是充滿了新奇的,他們覺得這樣說話很好玩,很有意思,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些髒話的真正含義。家長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小小的任務,孩子完成以後給一些適當的獎勵,不要讓孩子沉浸在說髒話的“快樂”之中!

其實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他們就是看到什麼就些什麼,所以,遇到孩子“詛咒敏感期”這個階段,千萬不要一味的打罵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冷靜地對待孩子的這個特殊時期,那個乖巧可愛的小天使很快就會回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