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一位外國的大師曾經說過,小孩子是全世界的寶貝,我們要學會愛惜。小孩子珍貴,因為他們是這個讓世界延續下去的小天使,是每個家庭的開心果,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


是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們帶著愛來到人間,撒播愛的種子。

可愛的“小天使”長大了,逐漸成了“熊孩子”和“神獸”


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孩子不斷成長,也開始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比如拆開玩具看個究竟,打開媽媽的化妝瓶試一試,亦或是纏著父母問為什麼,“熊孩子”由此產生了。(當然,也不一定是貶義。)

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一天天在膨脹。別人家的孩子能認識五個字,我家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別人少。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於是乎,父母都希望咱家孩子是全能的,甚至是超能的。

由此上演了一幕幕家庭大戰,循循善誘也好,拔苗助長也好,父母們是用上了渾身解數,努力培養一個“完美寶寶”。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2020年,新冠肺炎來襲,家裡的孩子們變成了“神獸”,神獸這個稱呼一時間獲得普遍認可。

我想,之所以稱孩子們為“神獸”,是指孩子很金貴,但是不好對付,又像怪獸一樣,有著強大的能量。

今天,武漢解禁。但一些地方的“神獸”尚未開學,在與他們相處的日子們,父母們體會到了鬥智鬥勇、身心疲憊、雞飛狗跳,但同時,也伴有歡聲笑語、和睦相處和共同成長。

與“神獸”們超長期朝夕相處的日子,也讓家長們有了新的想法。

培養“小天使”變成了“養中藥”,這是什麼鬼?


看到這篇文章,不禁會心一笑,特別喜歡。

就是這篇“自從把孩子當中藥來養,整個人都好起來了!”。文字幽默,配圖有趣,言之有理。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摘自文章《自從把孩子當中藥來養,整個人都好起來了》

如果把孩子當中藥養,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他天生的“藥性”,酸苦甘辛鹹,嚼到最後還有點甜,每個孩子的“味道”天生不一樣。

“其實上天發孩子也很累,有的時候發個標緻的,有的時候發個超現實主義的,反正都是隨機的,你就想開點吧。”

用幽默的比較,先讓家長們接納自己孩子的全部。

“如果把孩子當中藥養,你會發現,每一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偏性。有的喜幹,有的喜溼,不澆水會死。有的性熱,野著養長得好,有的性溫,嬌生慣養才更好。”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圖片來自文章《自從把孩子當中藥來養,整個人都好起來了》

“大家都知道,每一種中藥都不一樣。即使白朮倉術只差一個字,也不能用同一種方式栽培。不同的中藥有不同的打開方式,要排水祛溼還是曬太陽,咱得耐著性子。慢慢摸索合適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隨他人的腳步。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圖片來自文章《自從把孩子當中藥來養,整個人都好起來了》

是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幹麼非要孩子成為郎朗?成為他自己不是更好嗎?

有的孩子是枸杞,一開始長得像野草,和其他漫山遍野的孩子一個樣,普普通通。但耐心等到開花結果後,你會發現,安心養老的好日子到了。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圖片來自文章《自從把孩子當中藥來養,整個人都好起來了》

慢慢來,所有的孩子都會開花結果,只不過有的花期晚一些而已。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連每一株植物都被上天安排了藥性,你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天性呢?”


“說到底,每一個孩子都會像蒲公英,遠走高飛。他們會飄向何處,我們無法控制。生命和未來,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咱們父母只不過是個種藥人罷了。”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小小的蒲公英

“所以從今天起,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強迫孩子們做他們不適合的事情啦。找到他們的長處,幫助孩子朝他們的理想方向發展吧,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聽話爭氣的寶。”


今生你選擇做我的孩子,我定傾其所有把你培養成一顆有用的中藥!

如果“小天使”像一隻“蝸牛”,家長怎麼辦?


讀著讀著,想起了那篇《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全文讀來讓人深思,我們養育的小天使不就像一個小蝸牛,需要我們耐心去呵護去等待,而恰恰是那份等待,讓我們感受到了無限的美好!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讀著讀著,我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在巴學園裡,校長先生第一次見小豆豆,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話。之後,

每一次小豆豆跟他說話的時候,校長先生都很認真去傾聽。

校長先生讓孩子們每天帶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在鼓勵孩子們均衡飲食。同時,孩子們也知道了哪些食物長在山裡,哪些生活在海里。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巴學園裡快樂的孩子們

小豆豆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呵護。之前的學校認為小豆豆太調皮,執意讓小豆豆退學。而小豆豆的媽媽從未因此遷怒小豆豆,而是重新幫她尋找合適的學校,鼓勵她勇敢去嘗試,引導她關愛周圍的朋友。

你養的“小天使”,不是“熊孩子”也不是“神獸”

小豆豆在巴學園成長

校長先生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讀著讀著,我驀然明白,我們的“小天使”永遠是天使,

他們來到我們身邊,就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小天使們給了我們重生的機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完整,生活更加豐滿。

我們能做的,是陪伴他們,理解他們,慢慢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嗨,我是惠誠雲,心理講師,愛寫作,愛生活。你的意見對我很重要,期待你一起參與話題互動。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