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夢想和使命由每一位員工傳承

阿里巴巴:夢想和使命由每一位員工傳承


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是鮮明的——作為最早成立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里巴巴自創立伊始就確定了富有激情和夢想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並保持著創業者的狀態,來應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


“聚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快樂地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一直以來都是阿里巴巴招聘、培訓和留住人才的最高宗旨與目標。在一次年度最佳僱主評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大多數榮膺最佳僱主的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的文化建設,特別強調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否認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將文化建設落到實處,特別是在年輕一代聚集的互聯網行業裡,如何讓有個性的90 後甚至00 後們願意相信、秉承公司文化,是許多互聯網企業的難題。


阿里的文化特色鮮明,比如大眾所熟知的“花名”文化,讓上下級員工間消除了隔閡,拉近了距離。阿里巴巴集團人力資源部資深總監梁音在一次《哈佛商業評論》專訪,闡述了公司如何將自身使命、願景和價值觀與每個員工充分鏈接,共同協力傳承快樂、銳意進取且富有激情的企業文化。


1、獨特的阿里文化


阿里巴巴自1999年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這與同時代的互聯網同行相比相對超前。雖然越來越多的公司逐漸認識到使命等理念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但阿里巴巴始終強調對自身理念的堅持與實踐,這甚至已經成為公司文化的最大特點之一。


1、使命驅動型企業


阿里巴巴將使命定位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梁音認為,企業前進的驅動力可以分為三層:


位列第一層的公司推崇個人成就感,努力讓員工及其團隊為自身工作和突出能力感到自豪。


第二層的公司受價值驅動,價值可以表現為激發思考、帶來快樂等等。


第三層的企業受使命驅動,它們面向未來,為普羅大眾的長久利益尋求解決方案。阿里巴巴對使命的定義與第三層的驅動力更契合。公司將放眼天下,關注如何利用領先技術幫助客戶,向客戶不斷傳遞價值當作公司全體員工工作能量的來源。


2、願景促進創新


阿里巴巴的三大願景之一為持續發展至少102 年,而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風雲驟變的互聯網領域,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實現長期發展。因此互聯網公司普遍都有去中心化的傾向,通過網狀的工作形態給年輕人廣闊的發展和創新空間。


阿里巴巴是一家年輕人的公司,其4萬多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9 歲。為激發年輕員工的創新潛能,公司不僅像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採取扁平化管理方式,給年輕人更多自主權實現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還創建了獨特的“花名”文化


阿里巴巴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花名,他們在公司內部不按對方層級稱呼對方,而是互稱花名或“同學”。員工的花名可以是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名,也可以是歷史人物名,而隨著85後和90後員工的加入,花名更是擴大到了動漫人物。有些花名甚至是員工自己創造的,而花名的意義更多的是員工自己對未來的期許。


阿里通過淡化員工之間的層級觀念,為年輕一代營造出友愛、快樂的工作環境,讓每個個體都有被關愛和被尊重的感覺,從而激發他們自由發揮、大膽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3、金字塔式價值觀


阿里巴巴的價值觀經過幾次改版,到2002 年時逐漸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價值體系,內部人稱“六脈神劍”。梁音指出,阿里巴巴的六條價值觀分為三個層級,金字塔尖是所有價值觀的核心,也就是客戶第一,這也和公司為廣大客戶傳遞價值的使命相呼應。


中間層的兩條價值觀分別是團隊合作與擁抱變化,代表了公司對個人與他人關係的期望。最基礎的三條價值觀是公司對員工個人操守的要求,即誠信、激情和敬業。在阿里巴巴17 年的發展過程中,儘管價值觀的闡釋方式會發生改動,但客戶先於一切,加強團隊合作以及嚴於律己等核心理念從未改變。


2、將理念落實到員工身上


為保證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落實到每一位員工身上,阿里巴巴在人事方面不斷努力為員工創造簡單、開放的溝通氛圍,幫助他們在阿里找到歸屬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共同傳遞充滿個性的阿里文化。


1、招聘


阿里巴巴在物色人才時,不僅考慮個人專業度和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還會觀察應聘者的天性、價值觀和追求是否契合阿里的理念。公司特設“聞味官”一職,由資深的阿里員工擔任,負責判斷新人的“味道”屬性。公司希望在招聘環節就可以聞聞新人的味道,確保他們在未來接受阿里文化的過程中能夠感覺到,阿里是一家與自身屬性、追求和價值觀相一致的公司。


阿里一直以來都堅持,不一定選擇最好的人才,只選擇最適合的員工。梁音指出:

只有價值觀和使命與公司一致的人,才能適應並享受阿里的環境,避免被不同價值體系衝擊、遺落。而只有員工與公司在精神和追求方面達到高度統一,工作才能積極、高效地展開,公司文化中對於夢想和使命的執著和激情才能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2、培訓指導


新人入職後,阿里巴巴會通過“百年阿里”體系幫助他們融入公司,特別是讓他們瞭解到阿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及其形成過程和意義。“百年阿里”提供兩週時間的課程培訓,課堂的組織形式並非由培訓師將信息灌輸給新人,而是由新人自由選擇課題作為了解阿里文化的切入點,積極接觸其他阿里人,實際觀察資深員工如何踐行公司的理念,然後將所看所想分享給其他新同事,在彼此的交流和討論中逐漸成長。


新員工正式上崗後,還會有師兄為他們提供輔導。這些師兄不僅在業務上提出寶貴建議,還與新人分享阿里和阿里人的故事,給他們親切的關懷和溫暖的友誼。師兄制拉近了阿里人的距離,每個人都在這種夥伴式的關係中加強了對彼此的瞭解,對公司願景和使命的認可,以及相互團結、奮勇向前的決心。


3、活動和紀念日


阿里巴巴還組織了大量活動和社群,促進公司內部友愛、團結的文化氛圍,點燃員工的激情,加強每一個阿里人的歸屬感和集體感。此外,公司還會設立紀念日,重溫阿里過去的經典時刻,提醒員工不忘每一個阿里人曾經在公司艱難時刻的堅守,以及所有阿里人共同追求的夢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1)年陳文化。在個人層面而言,阿里的每位員工都會在入職滿1年、3年、5年的時候,來紀念這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紀念日,這些特別的儀式被稱為“1年香”“3年醇”和“5年陳”。錄取滿一年的員工會得到主管和所在團隊頒發的“1 年香”小徽章。入職3 年後,員工會被正式認可為阿里人,在公司為他們舉辦的儀式中正式成人,接受“3 年醇”定製版“阿里真棒”玉墜。


在阿里奮鬥達到5 年的員工將在自己工作滿5 年的第一個季度集體慶賀“生日”,公司會為他們舉行集團大會,並由阿里高年級同學為他們授予印有工號和姓名縮寫的“5 年陳”戒指。不論是“1 年香”,還是“5 年陳”的員工,他們都能接受認可責任和更大的擔當,於此同時,切實感受到自己擁抱、融入阿里文化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與公司在精神層面達到高度統一。


(2)阿里十派。在團隊層面,阿里員工會按照個人興趣,自發組織成立、自主管理興趣團體,形成阿里內部的獨立社群。阿里十派創立於2005年3月,到現在已經由最初的十個興趣社團,發展成吉他派、攝影派、籃球派、瑜珈派、旅行派、劍道派、詠春派、書法派、精舞門等42個興趣社團。


阿里十派的組建有助於打通跨團隊溝通交流,讓每一位員工都能以興趣為聚合,在共同熱愛的活動中尋求與同事的共鳴,在彼此的友愛互動中找到快樂,在積極向上的社群中迸發青春的活力。


(3)客戶日。用心服務客戶既是阿里的使命,也構成了公司願景和價值觀的基石。梁音強調,客戶是阿里發展到現在給公司最大支撐的人群和力量,所以公司選擇在9月10號,也就是公司成立的日子作為阿里客戶日。


9 月10 號也是教師節,這對於阿里也有重要的意義。如上所述,阿里不像傳統企業一樣有明顯的階層、等級意識,除了花名文化外,不認識的同事之間會互稱同學,因為這裡就像是校園一樣,有著濃郁的學校氛圍。因此9 月10 號的客戶日和公司司慶對所有阿里人又有另一番意義。


客戶日當天,阿里會請客戶來公司參與活動,到了2016 年,阿里還展開了線上活動,表達對客戶的感恩和重視。在這一天,阿里人可以加深與客戶之間的情誼。阿里深信,和客戶走得更近,瞭解客戶,才能夠在迴歸到日常工作時更好地服務客戶。


(4)阿里精神日。每年的5月10號是阿里精神日。阿里日起源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某位阿里員工去廣州出差,回來後因懷疑為非典患者而被隔離,之後整家公司的員工在一天時間之內都被隔離。當時每個阿里人都將辦公設備搬回家裡,工作照常進行,沒有客戶察覺到公司已經被隔離。經歷過此番磨難後,公司為了銘記這次帶有阿里人集體拼搏精神印記的事件,將每年的5 月10 號定為阿里精神日。


在這一天,阿里人會感恩家人,將所有的園區辦公區域向家人開放,並舉行集體婚禮等活動。他們在這次盛大阿里節日中與親朋好友齊聚一堂,談過去,聊未來。對每一個阿里人而言,這不只是一份工作,在阿里的奮鬥更多是一種情懷,一種與抱有同樣信念的人揮灑熱血,追逐夢想的難忘經歷。


如今人們提到阿里巴巴,仍會想到“熱血”“夢想”“拼搏”等字眼,在歷史的跌宕起伏中,阿里巴巴把握住機會,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公司高瞻遠矚的願景、放眼天下的使命和倡導自律、團結和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阿里人在學習、實踐、傳承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過程中,與公司的理念達到了高度統一,從而迸發出了強大創造力和團結拼搏的進取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