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社會教育“教育網絡”的形成

墨子認為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方式,並不能在全社會範圍內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及社會理想的。

墨家社會教育“教育網絡”的形成

只有通過對社會各個階層的廣泛教育,才能夠使自己的學說被更多的人所知曉、認同,甚至是接受,因此,墨子在學校教育之外,又提出了社會教育。

墨子的社會教育對象主要是上層施政者,還有下層民眾,對於這兩個階層,墨子採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對上層施政者應該“上說”。

在社會政治中,王公貴族們掌握著治理國家的權力,他們的道德素養和價值觀念,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施政方針,因而上層領導的個人品行,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

因為他們有決策權,所以墨子十分注重對他們的說服,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導,能讓他們接受墨家尊天、事鬼、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用、節葬等具體的政治主張,而且墨子也親自去實行對上層施政者的“上說”。

墨子在魯國的時候,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於是組織弟子幫助宋國防禦,而且親自步行十天十夜,趕到楚國“上說”楚王放棄攻宋的計劃。

墨家社會教育“教育網絡”的形成

對下層民眾應該“下教”。

墨子認為這個階層的人是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社會價值的主要創造者。如果能通過教育喚醒他們的思想,那麼,建立“兼相愛、交相利”社會的理想就很容易得到實現。

因此,墨子主張通過對下層民眾的“下教”,提高全社會人民的素質,給自己政治主張的實行,培養堅實的社會基礎。

《公孟》篇中就記載了一個墨子“下教”的例子:

有一個身體健壯、思路敏捷的人來到墨子門下,墨子勸他跟自己學習,在學成之後告訴他:

“我教你學是行義,你學習也是行義,你不學習,人家就會笑話你,因此,我們所做的事是天下之‘大義’。”

無論是對上層施政者,還是對下層民眾,墨子都講究“擇務而從事”,提供他們所缺少的東西。

墨家社會教育“教育網絡”的形成

墨子認為對一個國家統治者的勸導,應該首先選擇現實所需要的重要的事情。

假如一個國家混亂,就給當政者講述尚賢尚同的道理;假如一個國家貧窮,就告誡他們要節用節葬;假如一個國家的人都喜好聲樂、沉迷於酒,就告訴他們非樂非命的好處;假如一個國家荒淫不講究禮節,就教導他們應該尊天事鬼;假如一個國家欺侮、掠奪、侵略、凌辱別國,就警示他們“攻”的害處。

墨家的社會教育方式還十分注重教育網絡的形成。

墨子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夠成功的,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才能實現墨家的政治理想。

墨家社會教育“教育網絡”的形成

因此,墨子不僅僅自己到各國進行遊說,還派墨家弟子到各地講學、做官,以此來宣傳墨家的主張,形成墨家遍佈社會各地各階層的教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