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是2020年3月24日,我们继续下乡服务,来到了泰安市角峪镇刘乐昌老师的昌裕农场。刘老师是村里的主任,五六年前听说草莓是个好产业,当年投资、当年回本,种的好当年还能获利,当时听到一句对草莓种植评价的话,叫“三个月收钱、半年脱贫、1年奔小康”,刘老师也颇为动心,虽然知道有夸大的意味,但是想着空穴不来风,而且经过多方打听与调研,知道泰安本地的种植面积无法满足地方需求,所以,就决定先投资建设了两个草莓大棚,誓要做出个样板来,然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乐昌老师(右)与农家政张荣俊老师一起交流

投资建棚不是小事,刘老师也是顶着压力,最终得到家人的支持,在村头建了两个大棚。说起草莓来,刘老师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但是更多的是微笑和幸福。在种草莓的这几年来也走了不少弯路,曾自费到全国各地不远万里观摩和学习草莓种植技术,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狂”,自从与农家政建立合作关系以来,种植技术再也不用愁了,每年都要跑到济南去学习技术,平常也是尽可能的利用手机来互动学习,现在已然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草莓技术老师,指导着村里村外多个草莓种植户的草莓生产管理。

一起来看看阿庆老师到达刘老师大棚时的实时录像吧!来听听那一句“一天300来斤,愁死了”,到底是怎么个愁法???

如果给你一亩三分地大棚草莓,每天摘果300多斤,你是笑还是愁?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可是我们一心求“品质”的刘老师却非常的不满意。相信在视频里,大家也都听出来了,刘老师是嫌弃自己的草莓果子太小了卖不上太高的价格,怪自己太忙而疏忽了草莓的生产管理。拿我个人来讲,内心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就是认真干事的人,这才是“你不成功谁成功?”,有这样的心态、学习劲头和执行力,可能不成功吗?

那么,针对刘老师现在所烦恼的问题,我们在生产中应该如何规避、又如何进行调整呢?我简单分享两点:

一、重视壮苗管理

“好苗七分收”用来描述草莓的种植生产再贴切不过,有了壮实的好苗子,才会有更多可能供养更多花果,也才能保障花果的膨大、增甜,才能有更好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对于草莓苗的“培壮”工作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是育苗期,二是定植后至现蕾期。

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看苗小,养好它,就是未来丰产的希望。

育苗期的“培壮”工作重心又在后期的“炼苗”,包括控水、控肥、假植、防病等多项操作。我们提出“炼苗”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更健康的生产苗,来保障草莓全年的早产丰产和少病无灾。通过对草莓苗的生长环境创造诸多“逆境”状态,来提高草莓的抗逆性,同时降低小苗的旺长趋势,促进提前进行花芽分化等。

在视频中,大家也不难发现一点,那就是刘老师家的草莓叶片较小,整体植株偏瘦弱,这也是制约草莓果实膨大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还是苗子不够壮实,再加上年后气温升高,新生叶片生长速度加快,难免会出现一些较小的叶片,此次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保留叶片,以保证光合产能,促进果实膨大。

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老师家的草莓,硕果累累,果形周正。

二、花果管理要舍得

草莓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会不断的进行开花结果,生命力顽强,但是要想获得高品质,就必须进行疏花疏果管理,只有科学合理的叶果比,才能确保草莓果实的膨大和增甜。阿庆老师一再强调:疏花不如疏蕾、疏果不如疏花,意思就是要把我们的疏花疏果尽量工作前置,在保证基础坐果需求的情况下,比如每茬果坐果6-8个,就开始及时疏花,这样可以显著的降低在草莓后期管理中的人工和时间投入。

有一点,刘老师做的是非常厉害的,就是花芽分化管理,在视频中我们随便拿一株草莓,数一数花枝数量就多达14个,就算是每一个花枝只留一个顶果,都有14个果子,而相对于这一株草莓苗的叶片大小数量和整体长势来说都太多了,所以说,科学把握疏花疏果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刘老师的草莓,甚至还需要进行花枝的疏除。

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远远望去,全都是漂亮的果子,这是第四茬,保守估计这一茬果要超过2000斤。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大的管理要点之外,还需要注意草莓全生育期的水肥管理、温湿度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尤其是花芽分化的科学管理。瞧瞧刘老师超级多的花枝,只会“愁产量多”,而不会愁断茬没果。要知道,单单接茬丰产这一点,相信就有很多的草莓种植户办不好,甚至会出现断茬没有产出的现象,而我们看到刘老师家的草莓现在已经是第四茬果了,保守估计每亩再出2000斤产量是没问题的。关于草莓的花芽分化,阿庆老师也在之前的文章中比较细致的讲到过,大家可以查阅交流。

草莓一亩三分地,“一天摘300多斤,愁死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老师带领农场工作人员,与农家政张老师一起交流学习

在离开刘老师的昌裕农场的时候,正好又来了一拨采摘的,刘老师说:周末有时候会来超过上百人,草莓有时候都不够摘的,这也是好口碑攒的好人气。现在刘老师两个草莓大棚3.6亩,每天能摘300多斤草莓,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再次为刘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追求更好”的心劲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