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億級俱樂部裡流傳出來信

人生就是如此,越是粗淺和直接的道理 越對應普羅大眾,但越是精萃和全面的思路 越對應精英群體。


所以,今日短短的這三條建議,灝澤希望你哪怕目前依然“在路上” 也請好好的過目 並過心。


總有一天,你用得著:


1. 多走


幾乎我身邊所有混出頭的朋友們,都曾覺得 在人生壯志凌雲的時候外走 是一種很“玩物喪志”的舉動。

畢竟在我們華人看來, 多走 基本上就是跟旅遊這個詞語畫上了等號。


而旅遊,就是換一種說法的玩樂和逃避。


但諷刺的一點在於, 我們土地上那些正兒八經富起來的老一批 或者說真正具備雄厚資本調度能力的,卻清一色都覺得這是一個益處極大的人生習慣。


不說別的, 有幾個你看到的那些大佬 是年中無休一輩子都在一片土地 一座城市的? 又有幾個不是每年都要飛往世界各地度度假 修養修養的?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祖國和家鄉以及奮鬥的那些城市,固然好。

有著無與倫比的適合自己的事業與財富路徑。


可是這樣子的日常環境與生活狀態下,實則是含著較高比例的壓力值的。

在這樣的壓力值之下,很容易導致的人生決策和事業決策過於激進和短視。


因為你缺乏一個足夠的空間和狀態,來給自己人生進行一個“週期性”的反思。


但是當你選擇去遠方呆上一段時間,靜下心,你就會發現 很多可能在當時困擾你和讓你心生糾結的境遇,實則無足輕重。

而在這樣的狀態下,你的決策和選擇,會更加的英明和長遠。


同時,恰恰是這樣的經歷,會讓你得以很好的重溫一次生活的“本身”。

比如和愛人還有孩子在海外哪怕買一套乾淨整潔的小物業作為度假之用,此時縱然心中依然有繫於國內的牽掛,總體卻是滿滿的沉浸在家庭的天倫之樂中。


要用比較簡短的話來說,也不過是“換個環境 透透氣”這麼簡單幾個字。


我只想你明白,當一個群體的精英群體都不約而同的在形成同樣的默契的時候,那麼別人怎麼說 顯然不重要,因為你應該靠攏和接近的,只該是精英群體。

並以他們的行為作為準則於參考,而不是沉溺於一群在各種網上發佈喪氣言論的無成者圈子裡。


畢竟精英群體和庸庸大眾不同, 其這麼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只不過目前可能你還讀不懂而已。


就比如,在大眾在譏諷那些遊學與外遷的同胞的時候,你就應該放下情緒上的衝動。

冷靜思考一下,為什麼有的人選擇出去?

注意,這沒有錯 也沒有對,這是每個人起碼的自由選擇。


但是,對於你來講,是不是應該起碼也參考和比較一下他們的路徑和思路為佳呢?

我也同樣愛我的祖國,而這份愛,正是因為對比而產生的。


所以,多走走 多看看, 世界 真的很大。


2. 多玩


很多灝澤知識星球裡的讀者的事業狀態和境界,早就已經應脫離那麼一個“錙銖必較 精打細算”的狀態了。


當然,事業途徑中 各項成本 開支 還有各種雜事,離不開他們的掌控。

可是,做生意還有做事業,也著實很奇怪也很好玩。


其最有意思的一點就在於, 回頭看看 很多你的細節操作固然重要。

但真正取決於你的最終高度和深度的,一定是你自身的格局。


而格局這個東西,是可以練出來的, 其中最直接的方式 就是擁有一個愛好,尤其是燒錢的愛好。


你看,為什麼身價總值有點嚇人的那些群體,反而不像普通人那樣精打細算呢?

按理來說,應該越成功 越聰明 越聰明 越精明 越不會鋪張浪費和衝動開支啊?


說到這裡,很多庸眾就會真當他們人傻錢多,拜託 人傻錢多?那敢情他們也應該都很有錢咯?

就像很多的年輕人,現在都很喜歡譏諷那些購買奢侈品的。

覺得這都是智商稅, 這都是套路,誰買誰蠢, 自己不買就很聰明。


這是很要不得的心態,因為當人把所有他看不慣的東西,都總結成他人的愚笨時。

這個答案的存在,就會成為堵塞他通往真知的最大敵人。


注意,歷來這一分錢掰成兩分花的習慣,你都不用說是誰,就知道是哪個群體的特徵。

可那個群體中的愚鈍者,還會奉之為美德,那就對不起了 愚鈍的代價放在任何領域 包括生物 財經 商業邏輯裡,都是註定被淘汰的,從無例外。


謹記,有的錢 是你在到了某個階段後,是必須要去“燒掉”的。


這個愛好可以是你時不時的給自己添置一些奢侈品, 哪怕你我都清楚,這是人造的溢價和浮華。

也可以是你偶爾買一輛跑車 甚至搞幾塊豪表,縱然你明白 這東西講白了也就是噱頭。


但這個過程,你必須要有,或者經歷過,隨後讓它徹底被你所玩膩。

你不可能讓一個沒有經歷過物質沖洗的人,直接跳到對於精神與文化層面的追求。


偏偏我們的庸眾文化是極度信奉“剋制”的,結果卻一次一次被打臉,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 以毒攻毒方為最佳解藥。


該玩玩 該鬧鬧,該燒的錢一分不少。

等你玩夠 鬧好, 你才會有心情沉澱下來,去追逐人生中的那些大目標。


之後,你就會開始對真正的好玩意感興趣,比如對某項知識 或者說自身整個認知體系的探索和拓寬。

比如對自己的人生,開始有了更清晰的概念與理解。


這個時候,你再去思考生意和事業上的事兒,你會發現 ,天大的難關 也不過如此。

這句話,我今天在這裡說,你毫無感覺,可等你經歷了 你就一定會贊同我。


3. 多混


底層群體的人生,真的是千奇百怪, 以至於毫無細究的意義。

但對你來講,在你的這個格局與往上路徑中,最需要細緻觀察的,恰恰是你身邊朋友的那些人和事兒。


我一直堅持一點,即哪怕你的一生成就都是全部依靠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當你身價摸到小五千萬及以上了, 都必須 注意 是必須刻意的成立一個和你差不多當量乃至更高當量的組成的圈子。


因為底層的風,和你所處的位置所吹的風,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像歷次灌水,下面只有物價通脹的感覺,什麼機會和風口,跟他們混身無關。

但越往上爬 越能直接享受到切實的灌溉。


同理,要是你沒有朋友和圈層,誠然你今天還算不錯。

但是你將失去一個足夠優秀的“勢能圈”, 不開玩笑地講,這個圈子本身 就已經是足夠的財富。


你看,當你身邊都是一群月薪堪堪上萬的朋友, 說真的 除了聚在一起抱怨生活和老闆剝削,真的是一點名堂都掙不出來。


有了一個成熟的勢能圈,那麼再加上你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那麼要想維持延續財富 甚至“乘船”共富,那都是很容易的。


當然,外界如今的邏輯是, 現在信息通暢 沒有信息不對稱了。


這話一看就是這輩子都沒啥出息的人說的,你見過哪個做老闆和掌舵的這麼說?


標準答案應該是,信息永遠有不對稱,只不過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 那麼多且補漏速度那麼慢。

現在的信息不對稱,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更具備涓滴效應了。


依然遍地都是,但是隻給“小圈層”裡面的人玩兒, 同時也不會廣開門路讓那麼多人去接觸到,這裡就不多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